“在陕西上学,你们要学会做面食,这其实并不难……”
“么嘛哒”……
一位留学生出人意料地用关中方言接话,霎时间让会场氛围更加轻松活跃起来。
5月26日下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一间多媒体教室里,一位“跨界”教授与诸多“跨国”求学者就陕西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交流着,并且不时回响起优美的陕北民歌旋律以及高亢入云的秦腔选段。
当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卢朝阳为该校留学生作主题为“民俗、民歌、戏曲——陕西民间文化漫谈”的讲座,不但把陕西文化之美、之厚重、之灵动,用一种亲切形象的方式种在了留学生的心中,更为以后的跨国文化交流、当好文化使者夯实了基础。
“欢迎大家来上这特殊一课。我与你们是有共鸣的,因为我也是在你们这么大时,长期在海外学习生活的……”讲座伊始,卢教授的自我介绍一下子拉近了与留学生间的距离。
本次讲座虽题为陕西民间文化,却是以更为广阔的视野来进行阐述。特别是对于海外留学生而言,一下子就从历史长河中,从陕西与其他省份的对比中、与海外相关国家的对比分析中,找到了陕西的位置,更容易理解陕西文化的独特魅力。
讲座现场,“从古至今的陕西”“人间百态的陕西”“民歌戏曲的陕西”三个篇章,宏观上高屋建瓴,微观上迷人多姿,把文化沃土上五谷丰登三秦民俗文化动情讲述,牢牢地吸引了众学生。以至于在讲课结束之后,来自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几位留学生不愿离去,继续围坐在老师周围,在欢声笑语间交流起了汗血宝马、美食和民间乐器,并且希望老师以后也能去他们国家讲课……
“一方面要让他们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让他们在留学期间,深入了解中国的国情、陕西的省情、西安的市情、西电的校情。未来,在他们学成回国后,可以更好地向周围人讲中国故事,做国与国交流的友好使者。”在谈及西电的留学生教育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陈会林表示,“我们聘请校内外历史学、民俗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各个领域的专家,请他们用留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讲授各领域中国的发展情况,把真实、具体、客观的中国展示给来华留学生。”
卢教授是1963年生人,是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方面的资深工科教授,尤其在指纹(人脸、虹膜)识别和文字识别方面颇有建树,在电子信息学领域培养了30多名博士、200多名硕士,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取得了50余件专利。
记者掩饰不住好奇,在这一以电子科技专业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一位工科教授,怎么会对陕西民俗如此上心和痴迷?带着这个疑问,与卢朝阳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
“事实上,最近三年以来,类似的讲座,我们在校内外、省内外,以至国内外,加起来已经有几十场之多了。”谈起陕西民俗和民间文化的话题,卢教授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作为一个“陕西娃”,大约在2019年前后,卢教授起了一个在西电开设一门“陕西民俗”课程的“意”。他开始大量搜集、整理相关材料,用自己半辈子搞学术的素养和技能训练,结合自己小时候在陕西关中成长的人生履历,进入了一个完全“跨界”的新领域。
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终于开设了一门“陕西民俗学概论”的新课。课程涵盖陕西人文地理、方言土语、风土人情、名人墨客、民歌戏曲等内容,推出三年来,上下学期已经实施了六轮,颇受学生欢迎和肯定。
近年来,卢朝阳教授除进行“陕西民俗学”课堂授课以外,还以公益讲座的形式,在校内外、省内外甚至国内外进行义务宣讲,以扩大优秀陕西民间文化的影响,让更多的人了解陕西、喜爱陕西、向往陕西。
据不完全统计,三年以来,即便在疫情期间,卢教授开展的线上、线下公开讲座有20余场,众多听众和粉丝喜欢上了这个热情洋溢、幽默风趣、情怀满满的“跨界”工科教授。讲到兴处,卢教授可能会冷不丁来个陕北民歌、秦腔、方言的现场“示范”,与听众同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初,受墨西哥国立人类学与历史学院(ENAH & INAH)考古学本科专业主任David Jesús Arreola Gutiérrez教授的邀请,卢朝阳访问了该校,参加了该校建校85周年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应邀作了主题为“陕西民俗文化”的主旨演讲,让民俗学课程走出了国门。
情怀无限,任重道远。接下来,卢朝阳教师将继续推进他的“陕西民俗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并且致力于让海内外更多的学生和听众,感受到三秦大地丰富多彩的民俗魅力,为增进文化交流、民心相通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曦供图)
来源:文旅中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13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