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忙碌的开学周,很多同学会发现,在国外的大学课堂中,presentation(演讲/报告)替代了笔头考试,成为一种常见的考察形式。不过,由于在过往的学习经历中很少涉及这种模式,中国同学时常会感到无从下手。
提问Qustions:
留学生应该如何准备presentation?
解答Answers:
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Presentation会要求同学们围绕一个主题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会就学生们资料搜索与整理、逻辑梳理、思考感悟、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判。通常来讲,一个优秀的presentation会给人留下一种逻辑清晰、观点明确的印象,能够最大程度上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
为此,我们需要在演讲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是根据老师布置的主题范围明确选题,这通常需要通过多方查阅资料来找到一个小组成员感兴趣的切口,当然有时老师也会直接给出一个明确的选题,让同学们据此开展研究。接下来就要多看文献,从中积累可用的论证观点和素材,最后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和分工整理,融合为一份逻辑严密、论证充分,同时又能体现个人观点的研究内容。
“总-分-总”的论述结构一般不会出错,即开头提出观点或明确研究主题,罗列分论点加以论证,最后总结结论。在presentation刚开始时,就要开宗明义地让老师和其他同学了解到报告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展示什么内容,同时通过PPT加以美化和呈现,做到详略分明,重点突出。如果没有清晰的逻辑结构,老师和同学很容易就会迷失在presentation展示的密集信息中,无法抓住演讲者想要重点表达的内容。
自信、从容地表达
由于西方教育从小学起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外国学生对presentation这件事驾轻就熟,他们乐于表达自己,并且能够自信地侃侃而谈。但大部分中国学生很少有机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害怕发言不当出现尴尬的情况,因此难免会在presentation时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
但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避免不了心跳加速、声音发抖等表现,同学们可以适当通过深呼吸缓解焦虑,在演讲的过程中通过放慢语速或加重语气来调整自己的节奏。抬头挺胸、保持微笑,享受在台上展示的过程,尽量表现得从容、自信、积极,便能够给大家留下正面的印象,从状态上“抢占先机”。
此外,很多留学生同学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发音不准确、有口音,但这并不会影响其他同学的理解。毕竟在世界的舞台上,有不同的口音出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语言只是辅助形式,只要用心准备好了演讲内容,听众一定能够从内容感受到你的用心。
多练习、多试讲
用母语演讲尚且需要充分准备,更不必说作为留学生,用外语在台上进行十几分钟的presentation了,因此勤加练习很有必要。相较于流利地背诵内容,更建议同学们深入把握整体演讲内容的逻辑,从头至尾多顺几遍自己准备的文稿或ppt。只有熟悉并理解演讲的内容,即便遇到突发情况被打断也能很快找回自己的节奏思路。
同时还需精准把控时间的分配,安排好每部分的展示时间,并在练习的过程中,提前考虑到发生忘词、遗漏重点、被提问时该如何应对。这样一来,在做正式做presentation时便会更加游刃有余。
在练习过程中也可以尝试加入一些手势等肢体动作,来辅助内容的传递。比如可以适当地踱步,展现自如的状态。当然,这些技巧最好是已经反复练习过多次,如果没有经过练习而在正式演示时突然加入这些小动作,反而有可能打乱演讲节奏。
经过Presentation的“千锤百炼”,想必留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素质都会有一定提升,逐渐习惯在众人面前自信地表达自己,这不仅有利于自身学术能力的进步,对于今后工作中的交流沟通、工作汇报也能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进而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舒适圈,发现自身的更多可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22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