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业内幕”网站9月20日文章,原题:我女儿决定去中国上大学。尽管我们同中国没有任何个人关系,但她的决定令我再高兴不过 当我告诉人们我的女儿索菲亚在中国的一所中美合办大学上学时,他们往往都向我投以不解的目光。一段时间以来,美中关系一直令人担忧。
那么,我为何欣然接受索菲亚从我们位于南加州的家前往中国上大学,毕竟我们家与这个国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甚至从未去过那里?我这样做是因为我希望这段经历能够深刻改变她的世界观,以及她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方式。
我想让索菲亚以独特方式体验她即将到来的成年。青少年心理学家杰弗里·阿内特提出这样的理论:18岁到24岁,人们探索并形成自己对生活、爱情和世界的看法。他认为,大学是质疑自己童年时期世界观并考虑他人观点的时期,是建立同理心、重视多样性并认识到一个问题会有许多“正确”答案的时期,是形成一套建立在个人独立反思基础上的信念的时期。
从中学起,索菲亚就通过杜克大学的人才计划参加高级课程。当她考虑上大学时,杜克大学的团队向我们介绍该校位于中国的姊妹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在中国上学是探索不同世界观的绝佳机会。
疫情让索菲亚的海外冒险推迟了两年,2022年9月,我们终于买到一张昂贵的商务舱机票。另一个挑战很快浮出水面,当她到达酒店时发现自己把手机充电线落在飞机上,而且笔记本电脑开始发出异响。她在网上学习过两年普通话,但她还没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过。幸运的是,她说的普通话很奏效,足以让她从工作人员那里获得帮助。
索菲亚到达中国即将满一年,她的思维转变让我确信她的世界观正在扩展。她告诉我,面对一个尽量避免冲突的文化,她意识到,她需要收敛作为美国人对个人主义和坦率甚至粗鲁的本能崇拜。在她游历过的所有亚洲国家中,她最喜欢中国,因为那里有许多洋溢着文化和先进科技气息的城市。
不断扩展的世界观可能激发她追求自己想追求的。现在当人们问她为何去中国时,我仍然没有给出太多回应。我对自己说:“人们可以从在美国以外的经历中受益,这样他们的世界观就会受到挑战并有望得到扩展。”(作者克劳丁·哈纳尼,丁雨晴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23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