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之后,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清政府开始有组织、有计划的派遣留学生到日本、美国等国家留学,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留洋潮”,从19世纪末一直到1949年,几乎每年都有大量学子奔赴海外进修,其中有很多人在回国之后投身革命运动,引领中华民族走向独立与解放,比如邓公、周总理等等。
建国之后,人民政权一度断绝了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的计划,转而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在50到70年代,留学苏联、东欧成为一种潮流,一直到动荡结束之后,随着中国与美、英、法等国走向和解,党中央有意重启“留美”、“留英”计划。1978年,清华大学率先向党中央提出“公费留美”主张,希望能挑选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国外进修,深入学习理工科技术与人文社科知识,等到这些学生成才之后,便可将其召回国内委以重任,使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邓公对于此主张持肯定意见,表示可以选3000人到美国去“试试水”。但党内有些同志却表示激烈反对,理由有二:1、经费紧张;2、风险太大。当下,中国正处于动荡之后的恢复期,处处都要钱,中央财政是精打细算过日子,一分多余的钱都没有。另外,中国的外汇储备也才1亿出头,这些钱还要留着应急呢,万万不能花给留学生。
其次,留学生出国用的都是国家的钱,万一他们以后不回来了,我们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给别人做了嫁人?这笔买卖怎么说都不划算!但邓公却反驳说,留学花不了多少钱,一个留学生的生活费按顶天的5000美元算,3000个留学生1500万美元,这笔钱花在教育上面中央还是能负担得起的。
至于留学生不回国,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总有人会惦念国家、心系民族,总有人会像钱学森同志一样义无反顾的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10%的留学生不回来,我们还有90%,20%不回来,我们还有80%,怎么看都不会亏!不得不说,邓公的魄力令人惊叹,他的目光更是长远,一眼就看到了几十年后的未来,公派留学计划是百利而无一害,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了。
另外一边,美国总统卡特得知了中国的公派留学计划之后很是高兴,他认为这是一个加深中美交流的好机会,于是立即答应接收中国全部的留学生,并给予相关政策优待。随后,中国开始从各大高校中挑选留学学生,不过当时中国的大学还未将英语列为必修科目,很多学生根本不懂英语,因此没能通过国家的面试。
最终,在经过2轮严格的筛选之后,中央选定了52人到美国留学,启程的前一天晚上,国务院专门设宴为这50多名承载着希望的学生饯行,并祝愿他们在异国他乡能取得佳绩。美国媒体早早就收到了风声,在留学生们到达机场的时候,记者们马上一拥而上,将镜头对准了这些从中国来的陌生面孔。
中国的留学生们没有任何怯场,面对镜头用流利的英语侃侃而谈,回答了记者很多问题,也改变了美国长期以来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接下来的2年时间里,这50多名留学生在美国各大学校刻苦学习,没有一刻停歇,最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临近回国的时候,有的美国学校出面挽留中国留学生,希望他们能留在美国,这样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莫大的益处。
但留学生们意志坚定,没有被一时的利益所诱惑,他们委婉拒绝了美国学校的挽留,毅然踏上了回国的道路!邓公的预测是准确的,对祖国家乡的爱远比利益更加重要,这些留学生后来都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为学术研究和国家建设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有些人至今还在工作岗位上坚守着。
时至今日,留学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有很多中国学生在高中毕业之后便前往国外的高校进修,学习国外一些优秀的经验,回国之后,他们又立即加入到科研工作中,从老一辈革命者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朝着未来艰苦前行。可以预见,在这些科研人员的努力之下,中国的科技将会实现长足进步,或许有朝一日,中国会成为科研界的领头羊,届时“留学潮”将慢慢褪去,中国的学子将以在本国读书为荣!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24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