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想当初,刚刚中考完的我正悠闲的在电脑跟前玩《梦幻西游》,用着表哥送我的剑侠客在东海湾无聊的砍大海龟。三天之前刚刚放榜,我如愿以偿的以全市前十的成绩考进了青岛二中,正准备去学校提前报到参加暑期衔接课程。没想到,一通来自新加坡老师的电话,竟改变了之后一生的轨迹。
一转眼,已是多年后的今天,当初拿到sm1奖学金去新加坡留学,让我吃到了最早出国的“小留”的红利,也为如今自己“海归精英”的人设奠定了基础。
随着这几年NUS和NTU排名的水涨船高,我这个校友的含金量也是与日俱增,十年前和别人介绍学校,还得说一下新加坡国立,也叫国大,不是野鸡学校,QS top30,如今我都可以直接说自己是QS top10毕业的了。真是太感谢校友们的努力了,让我什么也没干,却也跟着沾光了。
校强我弱
NUS 进入QS top 10的学科
也正是因为如此,最近反而有越来越多父母的朋友,或者周遭的熟人们拐弯抹角的找到我咨询一些留学相关的事情,让我站在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去给出一些关于留学的参考意见。
留学的意义是什么
在众多家长的咨询中,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要不要去留学,留学到底能够给孩子带来什么?
1.更为独立的人格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认为留学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让我更早的摆脱了对家庭的依赖,成长为了一个有着独立健全人格的个体。
不同于“穷人孩子早当家”的那种对于干家务活的独立性,当一个人在国外的时候,哪怕经济基础条件不错,你依然需要独自面对许多事情。
小到去银行开一个账户,超市买一瓶水,大到选择大学,专业这些关乎人生的选择。
生活从方方面面对自己的人格进行了锤炼,你开始明白,父母并不能帮你一辈子,你要自己去独立的思考,去解决问题,去面对世界。
独立思考,责任,选择,这些以往在国内听起来很虚的词,此刻却如此真实的出现在了每一天的生活之中。
当你在经历过几年的留学生活并成功的完成学业并适应了当地社会之后你会发现,人生初级阶段的大多数问题对你来说已经是小菜一碟。
此刻的你有底气一个人去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2.多元的价值观和视野
第二点很重要的事情在于多元化,Diversity
相比于国外的教育,我们在基础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但同时也有着一套惯性的路径依赖。
一方面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另一方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也成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但当你去到了国外留学后,你会发现其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数理化和艺术文学之间没有高下之分,更多的是凭着自己的热爱去选择喜欢且适合的专业。
大家一起讨论的都是你之前学校里是什么课外活动小组的,你有什么擅长的技能可以在hall game里展示一下。
除了成绩之外,课外活动,业余爱好,哪怕你人缘好是个leader,也是可以作为加分项进大学的。
同时,互联网上90%的内容都是英文资料,当你用Google scholar去查文献的时候,也避免了二手资料带来的歧义和信息的不完整。
如果真的致力于了解当下的前沿趋势,或者对于世界有一个更为广阔的认知,可能真的需要across the great wall
多年的留学经历也让自己结识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不同的立场出发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我学会了no judge,也变得更加包容了。
3.更高的平台
对于留学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当你的本科学校是一所国外本地大学的时候,在申请研究生和博士这些事情上,你可谓是拥有了巨大的先发优势。
对于大多数国外里的老师,他们对于中国大学好坏的排名认知其实是很浅薄和模糊的。我们不能把申请成功的希望寄托于一个歪果仁对国内高校有多么深入的认知。
老师看到申请后心中的OST
很多时候,他们面临来自全世界的申请时候心里也全是问号,如同此刻我问你,马来西亚雪邦大学和马来亚大学孰优?
但是他们对本地的学校,那可是亲切太多了,哪怕你就是个本国小城市的大学,在人家看来,那也是自己人,下限可控,他能够知道这个学校学生3.5/4是个什么水平,知道你和他能进行基础的英文沟通并且熟悉国外的学术标准。
同时很多学校对于本校的保研是非常轻松的,以我的母校NUS为例,你只要GPA不是太拉跨,基本上想读研究生,就是填个申请表格的事情,压根都不需要走什么复杂的申请流程。老师们还会主动的来问你,要不要来跟我做phd
在一个国际化的平台上,你有足够多的机会去和同行进行交流,本科期间交换,有40多个国家可以选,研究生期间的课题,可以去到另一个大洲实地做一个学期的研究,博士期间更不用说了,我荷兰的小伙伴天天去各种国外conference比我从北京去河北的次数还多。
选择哪个国家更适合自己
这是一个喜闻乐见的话题,经常在知乎上吵来吵去,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我简单说一下我熟悉的几个国家
新加坡 – 这个我太熟悉了
滨海湾夜景无敌
优势:学校排名高,经济发展水平亚洲第一,社会平稳就业率高,比较容易适应当地社会
劣势:国家太小有点无聊,中产容易但是高收入很难,天气实在是太热太潮湿了
美国 – 多数留学生心中的应许之地
耶鲁大学的校园建筑真的yyds
优势:特定专业就业率极高,社会文化多元有趣,学校选择多且硬件极好,幅员辽阔很好玩,有机会拿到高收入
劣势:绿卡不好拿,亚裔男性生存环境恶劣,职场天花板,和美国人玩不到一块去
英国 – 日不落帝国的余晖
London Tower is falling down
优势:大学声誉良好,社会文化活动丰富,学制较短
劣势:地狱难度的就业和居住权,毕业后收入除金融行业都比较拉跨,一年制学历有时会受到质疑
澳洲 – 来俺这个屯儿
不只是有悉尼,墨尔本才是澳洲第一大城市
优势:申请门槛相对较低,自然风光秀美,毕业后大多数专业很容易找到工作,城郊房子车子都便宜
劣势:生活环境较为单调,本地缺乏高端就业岗位,留学整体费用较高
加拿大 – 好山好水好寂寞
优势:学校教学质量一流,有一些不错的co-op项目,毕业后就业环境宽松,费用只有美国一半
劣势:学校实力大于名气,滑铁卢这种学校很多国内HR都不认识,天气寒冷,本地就业上限相对不高
为什么选择留学机构
很多人会问我,当初你怎么申请的大学啊?对此我都很诚实的说,我是靠着A-level的成绩申请的学校。但我认为DIY申请的模式其实并不适合大多数的申请者。
我能够DIY申请的前提是在于,在申请大学之前我已经在英联邦的教育体系中浸泡了四年之久。对于申请的每个细节;Alevel考试的每个技巧;大学不同专业需要的基础课程和就业环境;甚至是每个大学食堂的好坏都已经从学长学姐的口口相传,或者是老师同学们之间的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已经耳熟能详。
甚至于在Jounior Collage期间,自己没事也会去NUS的校园里溜达蹭饭,边走便思考,自己到底来读什么专业比较好呢?未来是当一个物理学家,还是去当一个西装革履的金融男。
至于硕士申请,那大家从大三开始就各显神通,想去美国英国的提前去找教授套磁,交换经历,作品集,推荐信一个不落。想留本校的更多的是没事就去旁听下本校硕士的评图,跟自己的老师聊聊看看他的研究方向是不是自己想申请的,最后就是填个表格的事情,几乎没有什么竞争。
但是对于国内的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样的条件显然是不具备的,所以他们迫切的需要一个人或者机构,来帮助自己去更全面的了解学校的申请条件,消除信息的壁垒和模糊性,尽可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所以当别人但凡问出“是自己申请还是找机构的时候”,我都会毫不犹豫的推荐他们找机构,因为一个真正的具备DIY申请能力的人,是压根不会问出这个问题的。
什么是真正靠谱的留学机构
一个悲伤的小故事
在展开解答什么是好的留学机构之前,我先分享一个自己身边的悲伤的小故事。
这是一个典型的被经验不足的留学机构坑了导致申请翻车的案例-
更不幸的是故事的主角是我的表弟。
人物背景
表弟:西南某985大学和英国G大的合作学院毕业,有两个学校都认证的本科文凭,雅思6.5,绩点3.5,电子工程专业
怎么看,这样一个水平,都算是一个还不错的申请基础了,所以我当时跟他说的是,可以考虑一下NTU或者NUS的EE,英国可以试着申请下帝国理工作为梦校挑战一下。
很可惜的是,当时因为我刚回国工作平时很忙,基本面看了一下觉得问题不大所以也去并没对他申请的事情太上心。而且听说他也找了本地的一个小中介帮他做申请,那个机构号称一直是和他们学校有着多年的合作,非常了解他们学校学生申请留学的情况,因此我也就没再多问。
几个月后的一天,我突然想起来这个事情,于是问他申请怎么样了?表弟告诉我,最后只拿到了G大的offer……我当时脑子里全是“?”
不是说G大不好,但一个G大的本科生,折腾了半天,花了钱和精力,最后就是换了个本部校区上课,这样找中介的意义何在呢?完全可以直接找老师填个申请就行了啊……这就好比我一个NUS的本科生,最后花钱折腾一通,最后申请了NUS本校的研究生,这传出去不得被人笑死。
于是我跟他详细的复盘了一下他的申请,找到了几个中介特别坑爹的地方。
指导老师本身水平不够,无法想象一个中介机构的老师,自己居然从来没有出国留学过,只是这么多年帮不少人办过流程,所以对于流程比较熟悉。能干的事情就是帮你发发邮件,填填表格,追着你要材料而已。机构自身能力有限,无法针对性的对于不同学校的申请给出不同的申请策略,比如今年哪些专业热门,哪些专业冷门,去哪个国家更适合我表弟,有哪些捡漏的机会,他们统统不知道。这水平真的被国内考研机构秒杀十条街,人家张雪峰一个十分钟的电话连线还知道根据学生的成绩,家庭背景,去做出针对性的推荐,同时还知道滨州学院要改名分数线要大幅上涨这类非公开信息。机构资源有限,有些专业的申请,需要一些科研项目经历来提升简历的丰富度,显然他们没有办法给出任何相关的帮助,只能说建议我弟自己去找老师刷一些课题。同时缺乏和学校招生官的直接沟通,无法帮助申请者更进一步。过程中我问我弟有没有推荐信什么的,再不济我作为NUS的校友也可以帮他套套磁,毕竟咱也是在新加坡混了十几年的人,结果跟我说机构告诉他不需要。对国外和国内学校都缺乏针对性的了解,给出的学校范围非常可笑,整体申请策略非常保守,并且过往案例也都是按保底来走的,根本无法起到助力的作用。最高给了个爱丁堡,最低给了我都没听过的新西兰的学校,以我表弟的背景申请这几个学校,我实在是想不通为什么最后只拿到一个G大的offer
最后在这个坑爹的机构的搅和之下,我和我弟当NUS校友的心愿就这么破灭了,关键是,他们收费也不便宜,申请成这样,还好意思拿我弟当成功案例继续忽悠下一年的莘莘学子。
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申请案例
在我弟申请的那一年,也有另一个朋友家的孩子申请了NUS,不同的是,她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当时她也是咨询了我很多关于新加坡留学和生活的事情,她的目标是NUS和港科技两所大学的EE专业。
其实背景跟我表弟差不多,985毕业,3+1双学位,德国htw saar应用科技大学的合作学院,雅思7分,均分86
按理来说,两个人的能力水平在伯仲之间,申请结果也应该差不多,可是为什么人家姑娘申请的学校都给了offer,我弟申请的九所学校几乎来了个“全拒得”,爱丁堡申不上就算了,布里斯托都没给个机会…
其实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中介机构的能力差距。
总结
最近,有一位朋友碰巧跟我聊起出国留学,她应该算是一个非典型人物,早年间通过淘宝实现了财务自由,三十多岁了忽然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实现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自己一番苦学之下,雅思拿到了7分,可是对于向往的澳洲,她并不确定哪个大学的哪个专业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因此想要我给指条方向。
换做以往,我可能会故作沉思一阵,然后给出一个我觉得靠谱的专业选择-我一般是无脑推荐金融和计算机。但是时代确实也在发展,我那个年代积累的留学的经验,除非是我本专业的内容,否则确实也跟不上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了。不如去实地看一下,跟各个学校的招生官去聊一下再做决定吧,毕竟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千万不要为了所谓的不浪费考试分数,而去选择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学校或者是专业 ,那样可能分数节约了,确白白浪费了人生。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25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