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多地向留学生群体开放公务员定向选调的话题”,登上媒体热搜,引起社会热议。对“海龟”群体来讲,这绝对是重大利好。孤身海外多年,现在终于跟组织牵上线,岂不美哉;但是对于国内大学生,尤其是有意向通过定向选调进入公务员队伍的莘莘学子而言,这不亚于晴天霹雳。毕竟凭空多出这么多留学生跟自己竞争,看来选调这条路,真的是要卷出天际。
其实在留学生群体中招录定向选调生,并不是今天才出现新鲜事。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一年,就有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多个省级行政区域,对归国留学生开放了定向选调。本文笔者将从“选调生制度”“对留学生招聘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三个层面对该话题进行全面分析。
一、什么是选调生?
所谓选调生,简单来说就是组织部门到好的学校,招聘的一批作为党政领导的后备干部来培养的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选调生也是公务员身份的一种。一般来说,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通过选调生选拔进入体制后,会相应的给予安排科员、四级主任科员和二级主任科员等非领导干部岗位。
自2009年开始,选调生制度出现定向选调与非定向选调之分。非定向选调往往是面向全国范围内的普通高校招录应届毕业生,而定向选调则有明显的“名校情结”,基本只招录目标高校(一般是“双一流”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这里我要给同学们特别提醒:在职位分配方面,非定向选调一般有很强的基层导向,大家如果选择非定向选调,那就要做好在乡镇和街道等基层单位扎根一辈子的思想准备;而定向选调则会好很多,分配的单位层次往往比较高,主要集中于县级、市级,有些还能分配到省直单位。
今天的选调生制度已经成为公务员队伍扩张的重要渠道。各省选调生招考人数持续攀升,部分省份甚至接近当地“国考”招录的人数。比如江苏省,在2024年“国考”中,江苏全省共招录1605人;而同年,江苏省计划招录1170名选调生;又如山东省,2023年“国考”全省招录公务员为2004人,选调生招录人数为1630人。
二、从留学生到选调生,如何实现这一身份转变?
在留学生群体中招聘选调生,组织部门也有其现实考量。当前全球化大背景下,有必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优秀留学生进入政府决策部门。他们的国际视野往往更加开阔,特别是部分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在学习了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后,对一些前沿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可能会有更好的预判。
但是从留学生到定向选调生,想要实现这一身份的转变,也有相应的门槛。目前,国际主流的世界院校排行榜,有泰晤士世界大学排行榜、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美国新闻世界大学排行榜等。组织部门在针对定向选调生的入围院校进行选择时,一般会参考相应的世界院校排行榜。比如,北京2024年面向海外院校定向选调时所划定的高校目录,就是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榜前100名的大学。这也就意味着,类似钱钟书先生笔下的“克莱登大学”这种“水货”,是注定无法进入组织部门的法眼。
三、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在“向留学生开放公务员定向选调”这个问题上,社会层面争议不小。反对者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国外文凭不信任。认为国外硕士有些只读一年,虽说是“海归”,但其“水分含量”极大;二是对经济和政治地位上的不平等有怨言。“国外吃吃喝喝完了回来还有工作”“老爷家的少爷小姐回来啦”是微博点赞最高的两条热评。言下之意,即留学生本身就有更好的条件,回国后却还要继续享受“特权”,挤占了国内学生群体的就业资源。
虽然社会层面尚未取得共识,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如今北京、上海、广东、山东、四川、河南、山西等地区能够同步放开对留学生的公务员定向选调,这本身就很体现官方的态度,在不久的将来,其他省份也必然会跟进;至于部分网友对国外硕士文凭的质疑,也完全是情理之中。相信以后在制定此类选调的标准时,组织部门会更加的审慎和严谨,在国外大学范围的划定、最低学制年限的设定、甚至在具体专业的确定上,应该都会有更加严格的把控。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25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