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好好学,跟着老师好好念。我们为了能够和老师同步,而感到骄傲。身为学生,本能的不去质疑老师,不去质疑书本上的东西,但很多东西不一样。
语言,是一门很神奇的课程,英语和语文都是。前几天,在新华社工作,会5门外语的爸爸,回家看儿子的英语考试28分,气的想笑。
外国人到了我国,不会做英语试卷的消息,也一度被调侃。那我们的英语,真的是对的吗?是的,但可能对的,太标准了,就显得很奇怪。
“你装什么呢?”国内老师教的标准英语,在国外被鄙视到自己想笑
标准,我们总想有一个最标准的说法。但语言其实没有特别的标准,就好像我们,山东喜欢说倒装句,不标准,但能听懂。
各个地区有属于自己的方言,口音,不标准,但不管是川普,还是广普,只要是普通话,带着口音也能听懂。
除了有特殊语言工作的人群,我们没有刻意的去要求,所有人都要播音腔,都要语句逻辑正常,不出错。
如果在生活中,遇见一个人,在非工作时间,用播音腔的方式,和语句来说话,还会觉得很别扭。
这也是外国人,看我们的眼神。一名留学生说,自己的英语,是典型的学院派。和老师教的可以说是分毫不差,结果在留学的时候,闹了很多笑话出来。
开始的时候,只觉得周围的同学看自己的眼神不是很友善,以为是歧视自己。但熟悉了之后才知道,那不是歧视,那是一脸的不明所以。
比如按照国内老师教的方式,想要去超市买一瓶冰的矿泉水,就可以说:
Hello supermarket operator,may i purchase a fresh cold water bottle packaged in plastic?Thank you very much
这是老师教的标准说法,在考试中,是可以拿到满分的。但是在外国学生眼里看起来,却说他说话真的很装,因为在他们眼中,这句话是这样的:
超级市场的经营者您好,我可不可以购买一份,用塑料制成的瓶子包装的新鲜冷水,万分感谢!
翻译过来之后,我们自己也不舒服了。英语老师讲,这是国内外语言沟通的壁垒,很难改掉,他留学的时候,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老师说,他在澳洲留学的时候,问路。一名外国人后来直接说:Follow me Shakespeare(跟我来吧,莎士比亚),意思就是说话太端了,听着不舒服。
语言的作用在于沟通,教学上也要逐步做出转变
语言最大的意义,在于沟通。只要能听得明白,怎么说不重要。在语言的教学中,我们对于语法的重视,甚至比当地人都要厉害。
这样学习下来时间和精力增加,最后却意义不大。非正式的场合,口语和发音才是最重要的,完全可以适合日常使用。
这些年,我们对于语言的教育,也在发生转变。听力和口语,逐步增加了占比,可以适用更多的场合。
且这样的转变,在中高考中也有所体现,未来的语言类教学环境,会越来越轻松。那如何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完成这样的转变呢?
完成转变的捷径
家里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学生还小的时候,聘请一名外国的同龄小朋友来家里居住。两人就当做朋友一样相处,语言自然很快就通顺了。
当然,这样的开销,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担的起的。如果没有那个条件,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在网络上,给孩子找一个外国的朋友。
两人可以每天定时的通话,来互相沟通,了解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同时结交很多朋友,扩宽知识面,也增加见识。
如果这两种坐起来都比较困难,平时多看一些外语的电影,电视剧等等,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帮助,会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对于单词和语法的敏感程度。
因为我们日常当中,很少接触到英语,所以帮助学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加这门语言,出现在他生活里的频率。
这个频率可以是影像资料,可以是生活,可以是朋友,固定时间的补课学习,不如在身边多增加一些元素,来的更有效一些。
对于语言类的相关学习,越来越倾向于日常化。除非未来想要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不然没有必要那么“严肃”,轻松,简洁,有效的沟通更重要,在学习上,也可以有一定的中心偏移。
今日话题: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25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