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知不觉已经在美国第六年的时光了。
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才能知道。
能够在异国他乡还算顺利的完成本科学业,甚至争取到继续深造的机会,缺少不了朋友,老师和家人的支持。
在这里也想写下一些关于学业方面的感受与经验,或许能够给准备出国的你带来些帮助。
WISC与我
本人本科就读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之后将简称麦屯,也是来麦迪逊读书的学子对于麦迪逊的昵称),因为对心理学感兴趣,在大一下学期选择了心理专业。
作为当时全美排名前十的心理系,麦迪逊有着很多心理领域的大咖教授,包括研究抑郁症的Lyn Abramson, 研究冥想和心理健康的Richard Davidson等等。这给予了我很充足的机会能够接触到心理学术界里最新,最顶尖的进展。
然而在能接触到这些大咖之前,不可避免的需要打好基础,上一些入门级的课程,包括统计和生物。
有趣的是,那时最讨厌的两个学科,却成为了我现在不可或缺的口粮。
对于生活中必定会产生的变化,或许需要时刻保持一个开放和坦然的心态。
如果我一直坚持着自己对于统计和生物那种类似于偏执的反抗,我不认为我能够申请到我现在所在的博士项目,也更无法涉足对于数据分析要求十分高的心理学领域。
留学的困难
虽然身在美国,拥有着‘留学生’这样一个看似光鲜亮丽的名头,但是本科的学习生活难免是枯燥的。
十分繁冗的作业加上很多课程难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且开学两三周之后每一门课便基本开始了两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的生活。
周一到周五,图书馆,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日子一个学期要持续三个月。
又因为每一份作业都会算到最后的总成绩当中,所以不仅期末时要格外努力考好期末考试,平时也不能有懈怠。
风景独好,无奈很多时候只能眼看着朋友圈里大家欢乐的照片,放下手机默默地继续写文章,看书,做作业。
除了这些日常学习中对于耐心的消磨,选课要求也是让学业生活更具挑战的一方面。
跟很多大学一样,麦屯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专业之外,满足人文,科学,通识教育等课程要求。
这就是说,虽然我是心理学专业,在满足了心理学专业要求的入门统计,入门生物,研究方法,以及额外的10门心理专业课之外,还需要选择两门科学,两门人文,一到两门民族研究课程的额外要求。
选课过程中学生拥有着充足的自由,可以任意挑选,但是这也无疑增加了平时学业方面的压力。
例如有一学期我选择上了一门物理和一门文学课,两门课都跟之前所上过的心理课程有很大的不同,适应新的学习节奏,备考策略,思维模式等都需要花费不少额外的时间去做调整。
简而言之,在本科阶段的学习生活,可以说是每一步都充满着挑战的。
但是我会因此说后悔,劝退吗?恰恰相反!
因为经历了对自己耐心,能力,思维和策略的磨练,我学会了怎么合理的安排时间,孰轻孰重;
学会了如何在紧张的学业中,收获知识的同时,又能安排着有一些个人的生活;
在压力大的时候,学会了改变看待压力来源的角度,将压力当作是成长的机会。
因此我也坚信现在所经历的每一个逆境都能够为未来的发展迈出不可忽略的一步。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一位心理学教授讲述读博士期间的困难及收获,其中提到了两句鸡汤我认为十分受用:
第一句是如果所做的一件事情不难的话,那也变得不那么值得去做。
第二句话是提醒自己再多坚持一天,就算想要放弃,也告诉自己,明天再放弃(“I might quit, tomorrow”)。
麦迪逊心理学系的可爱教授们
能够在麦迪逊这样一所公立的研究型大学就读本科的很大优势之一,就是学校对于研究的重视度(意味着更多的经费)聚集了很多领域内顶尖的专家教授。
跟每一个教授的交流都能够有很多收获,不仅仅在于所上的课程,职业发展,学业选择等方面教授们也都能给出有独特见解的,切实又全面的的建议。而跟教授打好关系之后也能够为之后申请硕士,博士或者工作岗位打好人脉关系的基础。
在我的另一篇关于申请硕博项目的文章中我也有明确指出过一封好的推荐信在申请中的重要性:
很幸运的是,麦迪逊心理学系的教授们都十分的和蔼可亲,完全没有教授的架子,除了有回邮件时没有很及时之外,几乎是对于学生有求必应。
需要职业规划上的指导,没问题,约个时间谈上半小时;
上课时有困惑,没问题,每周教授都有固定的时间在办公室回答学生问题;
想要发展自己的课题,教授们更是欢迎。
我本科时大四做的文化心理学相关的研究课题也就是在和当时的导师一个小时左右的谈话之后确定了想法,而在之后的一年中,在无数封邮件的来往,办公室中的讨论,以及文章的修改后,那时的课题也做出了十分有趣也让我感到自豪的成果。
这些都脱离不了导师耐心的指导和讲解,以及对于我所做课题的领域深刻的专业认识和素养。
在学业和职业规划之外,教授们也都很欢迎跟学生有更个人的基础,比如我现在的导师就会在每学期末都安排一次与实验室中的本科生和博士生们的聚会。
据我所知,几乎每一个心理学系中的实验室都会在学期中组织一到两次类似的社交活动。
这对于很多国际学生来讲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锻炼社交能力,扩展社交圈的好机会。
也只有在这样较为放松的环境下,我能够与教授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沟通。
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
最后讲讲心理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学习收获。
我们学校将心理学专业的课程分为:
Foundation courses
Breadth courses
Depth courses
Capstone courses
Foundation courses
Foundation courses包括了生物,统计,入门心理,以及研究方法,目的是为了给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构建一个大概的框架,将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来对待。
Breadth courses
Breadth courses的目的则是在一个学期的时间内将一个心理学领域的知识做一个总结,这其中包括了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等等。
其中我个人受益最深的课程就是文化心理学。
这门课让我第一次意识到了到了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表现方式,以及时时刻刻对于我们行为,思维,情绪的影响,也让我认识了我本科期间最重要的导师之一,Dr. Yuri Miyamoto。
Depth courses
Depth courses则会更深刻的研究一系列心理学问题,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书写学术文章。
在我们系里最火爆的一门课是犯罪心理学。
实不相瞒,最初笔者对于心理学的兴趣也是因为看犯罪心理以及别对我撒谎这两部美剧,因此能够在课堂里,一整个学期的时间,深度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犯罪行为的来源,社会对于罪行和罪犯的处罚,比较不同国家中对于犯罪行为的态度,等等跟现实生活切实相关的问题。
而这门课当中其中一个作业就是完成一篇10页左右的论文,可以自由选择论题,但必须与课程内容相关,并且需要阅读和检索至少十篇学术论文。
这样的一个作业,十分有挑战性,但也大大锻炼了我对于应用和表达心理学专业知识的能力。
Capstone courses
Capstone courses则是心理系要求的最后一门课。
形式是20人左右的小班,也就允许学生与教授直接的交流。
内容则是挑选一个更加具体的心理领域和相关问题,进行深刻的探讨和分析,可谓是充分地调动着之前所上的所有心理课的知识,思维方式,思辨能力。
最后的作业也通常是一到两篇论文。
我认为这样一种从宽泛到具体,从大课到小班的形式,从简单的多选题考试到最后的书写论文的课程设置,能够给予每一个学生充分的时间做好准备,打好基础,获取充足的专业知识并且锻炼远远超出心理学领域的能力和技巧。
学习过程中还是有着艰难的阶段,例如要适应用英语在课上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在课外时间阅读大量文献从而书写出逻辑严谨并且有依有据的论文。然而就是之前所说的,因为一点点坚持下来,一点点在进步,现在对于当堂发言已经如鱼得水,对于写论文也有了很明确的思路。
能够有如此收获,一部分原因我将归功于心理系科学的课程安排。
结语
留学生活艰难也充满收获。
能够在一所资源丰富,教授友好的学校就读,是一种缘分和幸运,需要好好珍惜。
重复那句话,生活难的时候,别着急放弃,提醒自己:明天放弃也不晚。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25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