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初为何选择出国留学?
简单介绍下我的背景:
在成功申请到芝加哥大学金融数学硕士项目(MSFM)之前,我已在美国读4年的书并获取美国学士学位。
我是高中一毕业就出国留学,那年我18岁。
当年才17岁的我,在高二的时候和父母提出想要出国留学,我是在没有任何人陪同的情况下,自己出国求学。
我还清晰地记得当年在机场和家人告别,一人拿着3个最大号的托运行李箱独自登上飞机,带着既紧张又兴奋的心情准备开始迎接崭新的留学生活。
其实当年选择本科就出国留学的孩子还不像现在这么普遍,也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的出国渠道和便利的消息渠道,要知道当时iPhone手机才刚刚盛行,大家联络工具还仅限于国际长途和QQ聊天。
当时家里也没有任何亲戚在美国,出国前父母也是万分担心,毕竟我在18岁前从未离开过父母和自己的家乡。
现在回想起最初我为何选择出国的理由,总结来说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不知者无畏。
年少的我从小就喜欢新鲜事物,长大了就特别渴望换一个全新的环境学习。
不过也可能是小时候成长的环境和各种因素加强了我想要出国的欲望:
也许是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去英国半学习半旅游的那个夏令营
也许是受高中英语老师的启蒙(我的英语老师曾在美国教书2年,平时教课很多时候是通过播放美剧让我们了解西方文化,或者通过Voice of America边练听力边学美国历史)
也许是高一那个暑假刷完了老友记十季的我对大纽约有了憧憬
······
这些因素不知不觉早已在我脑海中种下了要出国看看更大世界的种子。
那现在反观当时我的选择,客观来讲,我觉得出国留学是值得的。
2、出国留学的改变?
从我自身的体会和家人对我这几年变化的评价,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学会独立:
出国以后才知道,在国内读书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和简单的事,因为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你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读书,其他生活的琐事很多时候都由家人和学校打理好了,包括你需要读什么书,学什么知识,烧饭煮菜等等,但出国读大学就非常不同,如同提前步入社会。
首先,我和国内读大学的朋友交流中有了解到,国内还是有班级这样的概念,并且会时不时地组织班级集体活动,这些其实往往对于比较被动的同学而言是件好事,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结识朋友。
而在美国,其实生活方式是更偏个体化,但同时又强调teamwork。这里给你很多的自由,没有人会督促你读书,学校不会限制你读什么专业,甚至你一入学没想到读什么专业,可以先被划分到类似Pre-Business等这样的大类专业。
当然,出国留学不仅仅是学习上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主动性,生活上也锻炼了我很多,比如要会自己找房子租,生病了要自己找医院看病等等。
这些经历后,每次遇到困难,我总觉得我比以前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
变得自信:
在出国前我是个相对比较内向的人,不太爱在公众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有点胆怯。
我依旧记得读高中的时候,轮到我去做课前演讲,总是会在前一夜失眠,在演讲的当下现场忘词,这些都是不够自信的表现。
但出国以后你会发现,美国人特别能说,我朋友曾经描述过他们有种“迷之自信”的态度。
所以我为了锻炼自己的胆量,硬是在本科阶段选修了一门演讲课(presentation speech)学习演讲的技巧,有点类似这两年比较火的TED的这种模式。
另外,出国前我在和人沟通的时候,是不太敢抬头看着对方说话。
关于这点,曾经我一个外国友人有和我提到说在与人沟通的时候,看着对方讲话是一种表示尊重的行为,会给人一种你很自信大方的感觉。
在国外生活了一段时间,期间回国走亲访友的时候,亲属和朋友会经常提到说我变得更加自信和沉稳了。
学会规划:
懂得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做到study(work) life balance其实非常重要。
我一直是秉持work hard play hard的观念。
其实,在国外,当你处在没有父母不在身边不断监督你的生活环境中,外加国外本身文化和风格就是相对比较自由,没有一定自控力,以及不善于规划自己生活的人,很容易lost,引用一句slogan“自律使我自由”。
出国以后,我也养成每日健身的习惯,让我具备更好地状态学习、工作和生活;同时求学的时候,我也逐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新知识都是靠outsource学会,从我个人经历上看,这样的影响是十分长远,在日后的工作中和生活中也是受益匪浅。
图1:The Joe and Rika Mansueto Library
3、校园生活体验
以美国为例,办理入学手续的当天,一般会有新生orientation,你会遇到不同专业和不同人种。
另外,入学前你也会收到录取院系的邮件邀请,一般会有相关系主任和相关工作人言给你们介绍学校,带你们在院系里进行half-day tour,趁这个机会和未来的同学以及教授交流下。
开学以后,你会被告知你初选的专业的导师是谁,一般如何选课是需要和你的导师进行沟通协调。
例如,我有些朋友希望3年毕业(美国和国内类似,都是4年本科毕业) ,那导师也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建议等。
如果需要转专业,也可以沟通看转系的可行性,一般大部分专业的freshman和sophomore都是上的公共课程,转系可以转学分,相当便捷。
如果是转学校的话,美国本科学校,尤其州立大学之间,转学分非常方便,学校和学校之间一般会有评估转学分的网站,给你可以查询你已修的学分多少可以转到新学校。
美国大学的图书馆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地点,平时开学学业繁重的时候,基本就是家、专业院系、图书馆三点一线。
我在读美国本科的时候,学校图书馆只有一个,是5层楼高,对外开放。
后来读硕士来芝加哥后,发现芝大学术氛围非常浓厚,主校区设立在Chicago郊区,虽然学校不大,但图书馆就至少有3个。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The Joe and Rika Mansueto Library (见图1),离我所在的院系楼(MSFM)大概就2个block这么远。
该图书馆是由一对校友夫妇出资建造,并以他们的名字命名,设计风格偏现代风,采光非常好,白天在里面看书容易眼花,但我特别喜欢晚上的时候在里面看书,看累了就可以抬头“仰望星空”。芝加哥冬天一下雪,玻璃上也会盖上一层厚厚的雪,非常美妙。
在芝加哥大学读书真的十分辛苦。
刚开学的第一个学期,我基本很少周末去市中心玩,每天几乎就泡在图书馆。
学校甚至还提供24小时open的library,方便学生通宵作业。这般疯狂地熬夜看书,在国内想必是只有在期中和期末考试才会有的吧。
但美国很多课程设置基本差不多每2周就有个exam,权重和期中期末差不多,所以通宵达旦简直就是家常便饭,这样的学习方式是我在国内从未体验过的。
总的来说,我不知在芝大图书馆的沙发椅上睡着过多少次,自黑下,毕竟这里有个闻名于外的校训”Where the fun goes die” (让快乐去死的地方)。
另外,尤其我们这种虽然看着项目时间短你不但需要完成学业,同时还要花时间准备面试找工作(我读书的时候只有MSFM项目设置是1年不到,现在延长到1.5年,正好cover暑假实习,对于没有实习经验的在读生来说是有明显的帮助)。
提到芝加哥大学,想必大家第一联想到的是布斯商学院(Booth School of Business),这里简直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摇篮,形成了享誉闻名的“芝加哥经济学派”。
但也正是因为Booth商学院太过出名,该教学楼的很多资源都只针对本院系的学生开放,我所在的MSFM不算在商学院底下,是归属于Physical Sciences院底下。
当时我们系有门选修课是可以选Booth商院下的一门Time Series Analysis课程,在Booth商院的Downtown校区上课,体验了一把高大上的商学院教学环境。
图2:Booth商学院的建筑楼
4、校外生活体验
在芝大读书阶段比我本科学校读书时的要丰富多,主要是因为芝加哥大学坐落在美国中部最大的城市—Chicago。
现在回想在芝加哥生活的那几年,越发喜欢这个城市。
Chicago,有个别名,风城,顾名思义就是风特别大,尤其是冬天。
美国中部地区普遍冬天都是非常的冷和干,最冷的时候大概有零下40度,紧靠芝加哥的密西根湖都会被冻住。尤其对于我这种国内长期生长在南方地区,刚去美国的头一年过冬确实非常不适应。
当然除了风城这样的印象外,我想用一句话概括芝加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芝加哥虽然不大,但基本购物、美食、景点、艺术、人文、交通应有尽有,也有潮牌、米其林餐厅、网红店、希腊镇等。
我最喜欢的芝加哥旅游景点就是千禧公园那片区域,那里夏天经常会开露天演唱会,还有很多标志性建筑物,比如Cloud Gate,不过很多人也称它为The Bean,属于网红打卡景点。
在千禧公园附近,还有很多博物馆,比如The Field Museum。
大概在2016年新开了一个Maggie Daley Park,属于休闲娱乐的公园,适合家人朋友周末出来聚会。
另外,非常推荐去芝加哥艺术博物馆(Art Institute),在市中心,如果你是芝加哥大学的学生,可以凭学生证免费不限次参观,不同时期会有不同艺术作品进行展览,也算是芝加哥大学学生的福利。
平时周末一般会去下芝加哥唐人街吃点早茶,或者晚上唱个k,或是学校附近的酒吧打桌球等。
购物的话,年轻潮牌可以选择去Loop,奢侈品购物的话可以考虑去Michigan Ave或者O’Hare机场附近有家Outlets,是一家室内购物商场,打折很多。
芝加哥的交通相比加州或者其他大农村地区要便捷很多,当然这点不能和国内一二线城市的高铁、地铁比,毕竟美国现在整体的公共设施已经很陈旧。
所以简单来说,在芝加哥没有车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而且也变相省下了很多停车钱,因为芝加哥的停车费真的非常贵,Downtown大概要8刀半小时。
芝加哥城市内有地铁和公交车,或者也可以打Uber或者Lyft,类似国内的滴滴打车。
如果是住在郊区,可以选择住在火车站附近,然后坐火车来Downtown上班。
周末如果想去附近的郊区短途旅游,可以租辆车大家一起拼车玩耍。
如果是想要坐飞机长途旅游,也可以一条蓝线做到O’Hare机场。
5、关于芝加哥安全的问题
美国经常会报道枪击案发生,芝加哥因为南部有非常多黑人以及黑帮势力定居,所以大家对芝加哥的印象总是非常不安全,枪击案很多。
当然,在我还没有入校之前,就会时不时收到学校发的Alert Email提示说有哪个学生在哪个街区被抢劫了,或是哪个街区什么何时发生枪击案,提醒大家注意安全等等,当时内心也是很担心安全问题。
而且特别逗的是,一般新生orientation第一个介绍的都是带我们在学校逛下或者介绍学校,芝加哥大学的第一节课是PD(校警)给我们介绍校园安全问题。
在校区内,你其实可以发现学校几乎每个block的每个角落都有个emergency button,那个是当你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可以按下直接call PD。
但后来我们发现,其实就是不要去芝加哥南边和西边的社区,尤其60街以外朝南,基本你在的社区(neighborhood)是在安全区域内,其实都是非常安全的。
那芝加哥大学会一直有PD在24小时巡逻,大学校园内还是很安全。
另外,芝加哥富人比较喜欢住在北边,比如Lake View或者Lincoln Park那一块,所以那一片治安也相当不错,我经常看到有人晚上还在外面jogging或者遛狗。
图4:芝加哥的晚上,那年和朋友看完World Cup在返程的路上
6、美国金融机构求职经历
芝加哥大学就不用多说了,学校知名度不亚于常春藤,在美国中部尤其在芝加哥都是target school。
基本每个semester开学学校都会有campus recruitment,很多大公司都是冲着target school来宣讲和招人。
我在的项目有非常多校友遍布在芝加哥各金融机构,其实是有挺多好的referral机会,包括hedge fund, banks, exchange等等。
当然该项目也设有career program,专门给学生提供就业推荐机会和咨询服务,唯一的缺点是该项目不是分在Booth学院底下,商院的优质资源不能被共享。
因为读书阶段你的身份是F1签证,为了在毕业后还能够合法留在美国工作,一般会需要你申请OPT,有效期1年,具体申请细节都可以咨询院系老师或者OIA。
如果你的专业是在STEM专业范畴内(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可以申请延长OPT extension到1年半左右,之后还想长期留美国的话,需要公司替你申请H1B工作签证。
所以希望毕业能够留美国长期工作的同学,在处理美国身份签证的时候需要谨慎对待,因为我遇到太多因为身份问题而无法留在美国继续工作的人。
那讲下求职过程中一般会涉及的流程:
首先,自己需要润色自己的简历并海投,更有效地是通过校友或是朋友进行internal refer。
如果HR那一关scan通过,你会收到来自HR的邀请要求on-site面试,并且同时HR会先了解下你对该岗位的理解和期望的薪资。
1st round on-site面试一般都会面到你的direct manager,可能也会有你的组员team member,他们面试会侧重问你关于技术的问题,面试方式可能是笔试或是面试的时候直接做题等等,这个是需要在求职阶段花大量时间好好准备的,背熟你的简历介绍是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有2nd round,并且面到的是部门领导,比如XXX head,那么恭喜你,基本说明你离成功不远了,一般这种level的大佬会问的问题比较general,比较偏基本层面的问题。
最后如果面试通过,HR会联系你给你发offer,你在接受前可以和HR就Offer内容明确不清楚的内容或是其他问题。
最终在你接受offer后,按照公司的要求完成相关资料,比如一般去银行会要求你进行drug test,还有background check需要完成等才能入职。
针对我在美国的求职经历,总结来说就是practice makes perfect。有机会一定要Mock interview锻炼下。
另外就是我总结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大家准备的时候要注意的几点:
1. 熟悉简历:
需要清楚自己在简历中写下的所有内容,因为不同的面试官可能会对你的简历的内容有不同感兴趣的点,然后就一个点不断拓展,不乏有问得很细的人;
2. 准备面经:
尽可能地熟悉和应聘岗位上要求技能相关的专业知识,如果是大公司的话,可以去网上搜面经,作为参考做准备。
一般我会去看Glassdoor网站上搜面试公司的员工评价、面经、工资等信息;
3. 了解公司:
面试的时候最常会被问到的问题就是”Why us?”, “Why this role?”。
所以你需要对应聘的公司有个初步的了解,以及应聘的岗位需要做什么,仔细看JD,准备好自己对这个岗位的理解。
如果在面试中发现理解有出入,也要随机应变。
4. 准备问题:
一般外企面试官在最后都会留一点时间给被面试的人问问题。这个时候就要好好地把握这个机会,问自己最想问几个问题,一般1-2个差不多。
例如我会比较常问的是:能否描述下你们的日常工作或者和与其他组之间的工作方式。
通过这样的问题,我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到这个团队在公司的定位,以及这个岗位未来可能会需要做的工作内容。
7、出国前的准备工作
目前回想起来,觉得出国前需要准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心理建设:
你是否准备好迎接崭新的留学生活?
因为真正的留学生活可能会和你预想的不一样。
其实美国大学读书学业压力非常大,每天都是一堆deadline要完成,我曾经一度在期末考试前夕(final week 2周前)每天平均只睡4-5小时。
另外,国外生活也相当枯燥,很多优秀的大学都在美国大农村,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所以社会很多便利资源也没有国内普遍,例如叫外卖等等,更别提什么娱乐设施。
当然,如果能在出国前做好功课,充分了解要去的学校、城市和周边情况,会有效地帮助你缓解很多焦虑和担忧。
我这边总结了几个可以获取信息的渠道:
询问学长学姐
通过他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关于专业和项目的inside information,例如,哪些教授比较好,哪些课比较popular需要优先选课,专业的职业规划等等;
参观学校官网
比如每个学校会设立Offic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OIA),是专门针对国际学生设立的办公室,提供办理相关签证手续的咨询服务,国际学生交流等等。
另外,也可以浏览下一些社交网站,比如现在也有很多YouTube大神会录制college tour给你带来更直观的校园感官体验;
CSSA
针对中国留学生的话,一般全美Top 100的都会有CSSA(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Association) 组织,你可以通过CSSA认识同校的中国留学生。
很多CSSA的官网会时不时地组织迎新生、春晚、联谊等活动,也会post合租、卖二手家具等提供生活便利的信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25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