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日报报道,尽管近年来美国在华留学生数量下降,但这不影响在中国留学的美国学生对中国的良好印象,他们渴望深度融入中国社会。
今年23岁,来自西雅图的菲利普·弗里曼说,“不像一些媒体报道的那样,好像中国总是充斥着一些负面的东西,相反,我感受到的是中国的发展动力,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作为目前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攻读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他认为,对他国文化敞开胸怀,从而获得不同社会文化的第一手体验十分重要。
弗里曼说,中国还为他提供了奖学金。当多数亲友因担心安全劝他不要来中国时,他曾到过中国的姐姐却很支持他的决定,“你应该珍惜这个机会,只要你到了中国,你就会发现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他从今年8月来到中国,短短3个月,不仅忙于学业,课余积极参加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模拟联合国俱乐部等活动,还去了北京不少地方。
像弗里曼一样,其他在中国学习或工作的美国人,同样表达了对中国的热情。
36岁的克里斯·阿尼亚来自休斯敦,他十几岁就跟着做生意的叔叔来到中国,并从此对中国产生了兴趣,19岁起,在叔叔资助下,他来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习国际贸易。他性格外向,对新事物保持开放心态,喜欢同高年级同学交往。但刚入学时,作为国际学生,他也不免受到孤独困扰,没有归属感,错失了不少学习机会。
他向学校领导反映了自己遇到的困难后,学校很快作出了反馈,不仅给他提供了必要的同学联系信息,还从学校层面推进建立国际学生会,帮助国际学生加强联系、举办论坛、交流信息,促进中外学生合作,并在包括实习、就业等方面提供帮助。
阿尼亚参加了为帮助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建立校友会分支机构的工作。在服务日本、韩国、印尼、泰国和越南学生的机构建立后,面向美国学生的机构也在2013年建立起来。到目前,大学里已经有了27个这样的分支机构,覆盖了亚非欧美各大洲的留学生。
多年来,他努力从硕士读到博士,表现出色,总能顺利通过各种考试,还争取到了免学费待遇。今年拿到博士学位后不久,他就得到了一份在大学教授商业英语的工作。
“我2020年回到休斯敦,今年6月才回北京。”阿尼亚说,像他一样,很多留学生都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学校的中美学生交换项目等被迫搁置,国际学生会线上或线下活动也都中断了。为此,“我现在一边温习中文,一边在忙着恢复国际学生会和校友会的工作。”(神州学人网记者 王焕现)
作者:王焕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26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