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曾需签生死状的求学人

最近这段时间,是有留学计划的学生最忙碌的时候,他们正紧锣密鼓地提交申请,期许第一轮就能收到理想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出国留学现在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但想当年,留学生不仅要经过严格的遴选,还要面临漂洋过海的旅途风险,甚至需要家长签生死状,才能登上求学的客船。日本人赴唐学习首创“留学生”一词“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首《哭晁卿衡》是李白为一位日本友人晁衡所作。字里

最近这段时间,是有留学计划的学生最忙碌的时候,他们正紧锣密鼓地提交申请,期许第一轮就能收到理想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出国留学现在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但想当年,留学生不仅要经过严格的遴选,还要面临漂洋过海的旅途风险,甚至需要家长签生死状,才能登上求学的客船。

日本人赴唐学习首创“留学生”一词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这首《哭晁卿衡》是李白为一位日本友人晁衡所作。字里行间,除了流露出对好友的赞美,还有惋惜之情。

晁衡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也是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开元五年(717年)入唐,因“慕中国之风”而不肯离去,长留大唐。天宝十二年(753年),晁衡想随遣唐使回国探亲,唐玄宗同意了这一请求,并任命他为回访使者,于是,晁衡和遣唐大使藤原清河等人共乘一舟回国。

不幸的是,途中遭遇风暴,一船人不知所踪。消息很快传开,有人说,晁衡已遇难。李白闻此噩耗,悲痛不已,写下了著名的《哭晁卿衡》。寥寥数言,勾勒出这个最著名日本留学生的不幸遭遇。当然,事后证明,这只是一场虚惊,但这几句诗让人们对隋唐时期的留学情景有了管窥之机。

日本推古天皇在位(593—628年)、圣德太子摄政期间,他们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曾多次派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因为遣隋使、遣唐使是外交使节,驻中国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年,因而无法满足日本全面学习中国文化的需要。从第二次派遣唐使起,日本政府就加派了“还学生”和“留学生”。所谓“还学生”,就是在遣唐使回国时一同回去的学生;“留学生”则是在遣唐使回国后,继续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从那时起,这个日本人创造的“留学生”一词就流传下来。

虽说“留学生”这个词是唐朝才有的,但留学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对此,民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源于古代的“游学”。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中曰:“游学博闻。”意指游学可以使人增长见识。“游学之事甚古,春秋之时已盛,及至战国。”由此可知,我国的游学兴盛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国外,也早有游学的记载:古希腊“科学和哲学之祖”泰勒斯曾游学古埃及等国;柏拉图曾游学意大利等国;阿基米德在亚历山大城游学时奠定了他一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

“留学生”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我国的质子制度。中国自古就有王侯将子女送往敌国当人质的记载,质子在异国生活、学习,客观上也有“博闻”之效。今夏热映的电影《封神》中,纣王身边充满阳刚之气的“质子团”曾火爆全网。不管是出自哪种起源,“留学生”都因国家与个人的学习之需延续下来。

唐朝时,中央学府是国学、太学,里面有大量的留学生,入学需要经过严格的“宾贡科”考试。据《唐会要》载:“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那时,唐朝对留学生几乎是免费的,费用由鸿胪寺出。有史料记载,鸿胪寺当时每年的外交招待费折合成粮食高达一万三千斛(唐时十斗为一斛)。

盛唐之时,中国为周边国家培养了大批留学生人才。除了日本的晁衡,唐朝还有一位知名的留学生——新罗人崔致远。崔致远12岁时离家来到长安求学,28岁回新罗,在新罗王朝担任要职。另外,他一生文学创作不断,被朝鲜和韩国学术界尊奉为朝鲜半岛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的盛誉。

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中国还陆续接收留学生,只不过因为招待负担重等原因,接收的留学生数量锐减。

▲11月30日,来自摩洛哥、巴基斯坦的多名留学生走进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孤竹园草编基地,感受中国民间草编技艺的独特魅力。图为三名留学生手拿草编工艺品合影留念。(图片来自中新社)

清赴美留学生需立文生死有命

“兹有子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机艺回来之日,听从中国差遣,不得在外国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这是1872年安徽徽州幼童詹天佑的父亲詹兴洪亲笔画押的“生死状”。

当时清朝政府遴选了30名幼童作为首批赴美留学人员去花旗国(美国)学习先进技术。这些幼童从中国出发,要经过1万多公里才能到达美国,旅途艰险难测。抵达后,这些幼童还要在美国学习10年,疾病和生死也难料。因此,清政府要求他们的父母家人写下文书,言明事出自愿、生死有命,才能成行。

在此之前,中国人也有赴欧美学习的历史。1645年,广东香山人郑玛诺随意大利传教士到罗马留学,攻读科学。1724年,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带领4名中国学生到那不勒斯留学。据统计,从清初到鸦片战争前,赴欧洲留学的中国人有100余人,不过,他们回国后大部分从事传教,而非传播科学。

1847年赴美留学的容闳,是中国最早赴美留学的人之一,也是首位获得美国大学毕业证书的中国人。至今,耶鲁大学的游客参观中心还悬挂着容闳的画像。

容闳回国后即向江苏巡抚丁日昌提出了官派留学生的建议。当时正值清朝大兴洋务运动,这个建议很快得到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支持。在他们看来,这些赴美留学的幼童就是洋务事业的后继者。

1872年8月,包括詹天佑在内,首批赴美留学的30名幼童在上海轮船招商总局集合。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广东少年曾笃恭16岁,年龄最小的容尚谦和邝荣光只有10岁。他们在门前拍下一张大合影后,就登上了影响个人乃至国家命运的航船。

一个月的漂泊后,幼童们搭乘的船终于驶到了旧金山大桥下。当地媒体还对此进行了报道。又经过几天的火车后,孩子们最终到达哈福德城。30名幼童两人一组,寄居到康州及麻省西部的15个家庭里。他们在美国学习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学习科技、工程等洋务运动急需的学科。

此后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继续遴选30名少年渡洋深造。4年间共派出120人,他们是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学生中,1人考入哈佛,22人考入耶鲁大学,8人考入麻省理工学院,10人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其余不少人考入康奈尔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

这些留美幼童回国后,凭借掌握的先进科学技术成为各个领域的非凡人才,不少人的名字被写入历史:著名工程师詹天佑、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民初国务总理唐绍仪、清末交通总长梁敦彦……

容闳因其卓越的贡献,被后世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如今,位于广东珠海南屏镇的容闳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博物馆里的一件件展品、一张张图片,诠释了容闳“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的伟大梦想。

留日学生译出中文版《共产党宣言》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1916年春,一位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满怀悲愤,写下了让无数国人觉醒的文章《青春》,他就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与留学日本的学生密不可分。最早提出向日本派遣留学生的人,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他与洋务派领袖张之洞意见相同。他们认为,去西方留学路途远、耗费大,不如去日本。于是,1896年,第一批官派留学生登上了驶向日本的船舶。

留日学生克服了语言障碍后,便开始翻译日文书籍。1900年,由留日学生发起的“译书汇编社”成立,后来又出现了教科书译辑社、湖南编译社等社团。这些社团的主要工作就是将日文原著和译著翻译成中文,内容涵盖西方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等。

1901年,《译书汇编》杂志第2期刊载了日本近代法学家有贺长雄《近世政治史》一书中《社会党镇压及其社会政策》的译文,其中出现了“共产党”一词。此后,有关社会主义、马克思、共产党等内容的介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文世界里。

1914年,李大钊曾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回国后,他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里,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今天的上海市黄浦区南昌路上依然洋房林立,梧桐掩映。南昌路100弄2号(老渔阳里2号)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成立地,也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在这里,陈独秀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1920年8月,首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诞生,译者正是曾在日本留学的陈望道。当时,在上海的共产党早期成员中,不少人都曾东渡日本留学。

▲9月28日晚,长江师范学院国际学院的外籍留学生在重庆涪陵身着古装,分吃巨型月饼迎中秋。(图片来自中新社)

科学家突破封锁归国书写功勋

“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我们中国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1950年初,毅然选择回国的朱光亚与51名血气方刚的留美同学在轮船上起草了《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

在写下这封信之前,朱光亚跟随科学家吴大猷在密歇根大学学习核物理学。为了理想,他拼命学习,25岁便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朱光亚将抗战时“打倒列强”的曲填上“赶快回国”的词。1950年2月,他拒绝了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的救济金,抢在美国对华实行全面封锁前,取道香港,回到祖国。很多中国留学生正是在他的感召下,选择回国参与建设。

回国仅4天,朱光亚就站上了北京大学物理系的讲台。1955年1月,中央决定搞“两弹一星”,要在北京大学建立中国第一个原子能教育基地,朱光亚与胡济民等人一起组建了物理研究室,为国家培养原子能专业人才,很多学生后来都成为中国核事业的中流砥柱。

当时,不少身在国外的留美学生都想回国报效祖国,但困难重重,钱学森甚至被美国扣留了5年,但他们终究还是回来了。在1999年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不少人都是这一时期回国的留学人员。

在他们之后,依然有无数留学生怀着报国之心远行。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留学政策不断调整和完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留学输出国。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突破60万大关。此外,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2017年共有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中国高等院校学习,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千百年来,一代代留学生不畏艰险、远赴他乡,把家国命运系于一身,绘出了一幅幅精彩的人生画卷。

留学轶事

日本留学生骨埋长安

唐朝著名的日本留学生晁衡本名叫阿倍仲麻吕。

公元717年,19岁的阿倍仲麻吕因学识卓越被选为第九批遣唐人员,与井真成和吉备真备等人一同从难波津(现在的大阪)出发,横渡中国东海到达江南,而后长途跋涉来到长安。当时唐朝规定:四五品官员的子弟、年龄在14至19岁的适龄青年,才可到最高学府——太学学习。阿倍仲麻吕是当批遣唐人员中唯一符合要求的。学成之后,他留在唐朝并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

阿倍仲麻吕好交友。唐朝诗人储光羲、王维和李白等人都是他的知己好友。诗文往来中,阿倍仲麻吕的内在性情逐步被唤醒。

阿倍仲麻吕55岁时,有遣唐使来中国,副使是阿倍仲麻吕的同学吉备真备。两人交谈后,阿倍仲麻吕百感交集、思乡心切,上书唐玄宗恳请回国。然而归途中,船队在琉球附近遭遇风暴。当时误传阿倍仲麻吕遇难,就有了李白的那首《哭晁卿衡》。

幸运的是,阿倍仲麻吕并没有死。两年后,他辗转回到了长安。阿倍仲麻吕看到李白写的诗感动不已,于是回赠一首《望乡》,其中写道:“魂兮归来了,感君痛苦吾,我更为君哭,不得长安住。”

自此,这位性情中人再也没回国,最终骨埋长安。阿倍仲麻吕在中国生活、工作长达54年之久,日本人为了纪念其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在东京护国寺为他修建了雕像和纪念堂。

高丽留学生回国当宰相

“外裔子弟,始自高丽遣金涛第四人入国学读书。洪武四年,涛登进士,除授县丞,不就,与三人皆遣归国。”这是《南雍志》中的一段文字。

《南雍志》为明代黄佐所著,记述了明南京太学建置、制度及发展,其中记载了这个留学生“挂印返乡”的故事。

明朝初年,刚刚经历了战乱的国家百废待兴。等朝廷秩序稍微规范一些,朱元璋首先想到的就是要选拔贤能以匡扶社稷。洪武四年,明朝举行首次科考。求贤若渴的朱元璋不问学子的国籍,允许外国留学生报名参加,来自高丽的留学生金涛,最终在120名进士中排名第25位。朱元璋打算将金涛外放为山东省安丘县县丞。

或许是这个正八品的官职不够诱人,或许是自视甚高,金涛没有接受朱元璋的这一安排,理由是自己语言不通,无法与当地百姓沟通,遂请求皇上准许他回国。

在辞掉大明王朝的授官后,回到高丽的金涛不久就做了当朝宰相。高丽王朝执政者认为,他有明王朝的留学经历,相当于镀了层金。由此可见,大明王朝在周边国家的地位。

美国学子掀赴德留学潮

从1815年到20世纪初,近万名美国学子到德国留学,是美国留学史上最值得一提的留学潮。

当时,美国学子留学为什么选择德国大学,而不是历史更为悠久的英国和法国的大学呢?美国研究者认为,主要是因为19世纪德国大学制度很先进,以及德国科学、文学、哲学在国际上的声誉很高。而英国著名的大学,特别是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却仍然沿袭着中世纪后期的思想传统,以培养绅士为目标的教学方式不太符合美国人的口味;法国大学以艺术鉴赏等学科见长,但这些不被当时的美国人重视,美国学子认为,真正的学识还是要凭借德国大学严格的训练来获得。

1815年,蒂克纳、埃弗雷特、班克罗夫特等相继到哥廷根大学学习,成为第一批在德国大学学习的美国人。他们回到美国后都曾在哈佛大学任教,把欧洲学术带到了美国,对美国文学和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之后,赴德求学的美国人逐年增多,19世纪40年代超过100人,80年代达到顶点,超过了2000人,随后,因为美国大学迅速发展,留德人数逐年下降,但这股留学潮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完)

作者/李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26836.html

Like (0)
Previous 2023年 12月 7日 上午12:29
Next 2023年 12月 7日 上午12:29

相关推荐

  • 刚刚认罪!UCSD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夺枪袭警! 被控23年监禁

    2022年4月,在美国圣地亚哥Mission Valley附近的8号州际公路发生了枪击袭警事件。图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25岁华人男子Yuhao Du在8号公路上撞车后,一位附近巡逻的警官走近Du,想要对事故进行调查。当该警官靠近时,站在车辆正前方的Du“突然袭击了警官”。他突然上前抢夺警官配枪,警官试图反击抓住武器,在两人争抢过程中枪被打响,射出的子弹击中了警官的大腿。这时,几名路过的司机停下车

    留学咨询 2024年 2月 21日
    11100
  • “Z世代”留学生洞察:新一代年轻人有何特别?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点金工作室】“Z世代”通常指1995年至2009年间出生的人群,是当代青年群体的代表,也是引领文化和科技潮流的新主力。此次“Z世代”洞察,采访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东南亚留学生们,看看他们如何为自己“代言”。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点金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留学咨询 2024年 1月 28日
    10700
  • 美国科技企业裁员浪潮,留学生会蜂拥回国吗?现实可能超乎预料

    美国拥有硅谷,被视作世界高科技的中心,拥有世界上最主要的高科技公司。但随着近几年经济呈现衰退迹象,之前无限风光的信息产业陷入了经营业绩不达预期的旋涡之中,并从22年开始掀起了裁员浪潮。众所周知,中国学生留学的首选地就是美国,而去美国的首选专业就是IT类,作为STEM专业拥有3年OPT,认为不用996而且薪资还高,愿意留下还可以抽个H1B或者申请绿卡,于是大量的中国学生赴美,甚至很多人放弃原专业,跨

    留学咨询 2023年 5月 12日
    16200
  • 谨防针对留学生的“虚拟绑架类”诈骗!

    谨防虚拟绑架类诈骗!JIN FANGXU NI BANG JIA LEI ZHA PIAN“虚拟绑架类”诈骗如果子女在国外留学您突然收到自称绑匪的陌生电话称绑架了您的孩子要求立即支付大额赎金否则撕票不管是“真绑架”还是“假绑架、真诈骗”都请您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虚拟绑架类”诈骗是一种专门针对留学生群体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也是传统“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升级版。此类诈骗利用留学生和家长远隔万里、沟通

    留学咨询 2023年 8月 9日
    12300
  • 2024留学生落户上海指南,上海落户失败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留学生落户上海是所有落户上海方式中相对简单的,落户时间短,还可以带全家一起落户上海。但但是在办理落户的时候却碰到了一堆小问题,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留学生上海落户时碰到的常见原因,留学生落户上海认真做好规划,提前规避!一、学历学位无法认证学历学位认证书是留学生落户上海的必需材料,所以建议毕业回国后第一件事是要先做学历认证,如果你的毕业院校无法进行学历认证,那是不能申请留学生落户上海的。二、境外累计学

    留学咨询 2024年 4月 7日
    12300

2023082320290175

微信好友请说明来意!

谢谢合作接受咨询范围

1:F1留学生身份恢复

2:留学生名校保录取

3:快速一年本科 等等

联系微信
易哲留学以教书育人为原则为莘莘学子提供名校保录取、留学紧急应对/开除/身份恢复/转校等、留信网/留服网认证等免费咨询服务!微信:Yizhe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