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冯梦龙
中国自古便有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刻苦求学的故事,人们往往会通过这些故事来激励自己,曾经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火遍大江南北,望子成龙,无数家长以此典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仿佛只要像书中的刘亦婷一样努力,就能够逆天改命,成为众人所羡慕的一员。
在进入哈佛大学之后,刘亦婷信誓旦旦地说自己要在国外学到先进知识,回国后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然而事态的发展却没能像她所说的一样,她没有遵守当初的承诺回到祖国,而是加入了美国国籍。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刘亦婷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她的母亲刘卫华是一名编辑,至于她的继父张欣武则是刘卫华的同事,张欣武十分有文化素质,并且愿意把刘亦婷当作是自己的亲生女儿来抚养。刘卫华觉得有这么一位父亲对她女儿的健康成长很有帮助,两人重新组建家庭后,他们对教育方面都十分重视。
那个时代的人们生活贫苦工资微薄,张欣武却舍得在教育上投资,刘亦婷六岁生日的时候,他花大价钱给她买了一台显微镜以此激发孩子的兴趣。他们曾在书中写道,要从激发孩子的兴趣下手,在孩子喜欢接受的前提下,再去进行有益的措施,这样才能让孩子的素质提高。
这种教育方式确实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后来刘亦婷报考哈佛的时候,刘亦婷就根据这台显微镜写出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文章,让她得以成功进入哈佛大学。刘亦婷的父母对她的学业十分重视,她粗心算错数时,刘卫华会罚她抄写成都市的电话号码薄,为了不让长相出众的她在学业上分心,刘卫华把“红颜薄命”的几大原因贴在梳妆镜上。为了锻炼意志力,让她手心攥冰保持15分钟,由于哈佛大学的光辉加持,这些教育方法被不少家长东施效颦,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刘亦婷高中时期就是班级里的好学生典例,老师常常以她自律的学习态度来教育其他同学。她学业上的优秀是客观事实,但是在过于苛刻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同样学不会宽以待人,她会像老师一样苛责同学,与同学的相处中少了同龄人的亲近自然,不过这一切在优异的学习成绩下,似乎成了不怎么重要的事情。
她在高中的时候并没有获得社会上太多的关注,因为那时的她仅仅只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她能考入哈佛大学,除了名列前茅的成绩,更大的原因在于她父母的重视,在那个尚不开明的年代,她父母已经早早为她安排好了一切,比如各种户外实践、各种留学要用到的证书,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些东西都是在为刘亦婷铺路。
亦步亦趋、以一类同
1999年,刘亦婷通过自己的努力被哈佛大学在内的四所美国高校录取,因其优异的成绩还拿到了全额奖学金,这件事情在当时轰动全国。刘亦婷的母亲是在报社工作,于是根据女儿考上哈佛的过程写出一本火爆畅销的《哈佛女孩刘亦婷》,此书一出就成为教育类书籍的榜首畅销书,很多家长把书中描写的教育方式当成典范,以此来要求自己的孩子。
然而书中高强的学习方式不一定适应于每一位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灵性,并不能以一类同,这本书成为许多学生童年的阴影,让他们在学习之余还要受到各种折磨,仿佛有了这样一个成功的例子,那些教育方式就成了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其实被哈佛大学录取,除了她自身的优秀外,还和一次机遇密不可分。她在一次美国的夏令营中结识了一位名为拉瑞.席慕思的人,这个人在美国有一定的名气,他非常欣赏刘亦婷的谈吐和思维想法,并主动为她写了一封推荐信,这封重量级的推荐信为她进入哈佛大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初心不再,沦为普通人
刘亦婷年幼的时候还是心系祖国的,她小时候就在日记里写道,愿意将一生都奉献给祖国的经济建设。在申请哈佛大学的时候也曾提过自己关心穷人,希望学成归国后,可以为改变中国的贫困而努力终生,然而在留学多年之后,她背弃了自己的承诺,加入了美国国籍。
这种做法和她最初的想法背道而驰,她没有像当初承诺的那样回到祖国的怀抱,而是选择留在美国发展。拿到美国绿卡外,以前的凌云壮志似乎都成了一段空话,她的人生也因为她的选择而就此改变。
在刘亦婷毕业后,最开始去了一家美国公司实习,走过了一段平平淡淡的生活,名校毕业的她似乎并没有预期的发展得那么好,连续从事几份工作后事业都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这让她离踏入美国资产阶级十分遥远,最终她决定自己创办公司,然而先后创办的两家公司都以失败告终。
在放弃中国国籍之后,刘亦婷嫁给了一位白人律师,据说两人感情稳定生活过得十分尽意,并且已经有了孩子。刘亦婷现在成了“秦岭资本”的合伙人,也就是为美国富豪推销房产的中介而已,然而比起她少年时的才名,如今这些成就就不怎么引人注目了。
同她一起年少成名的其他人相比,刘亦婷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通人。我们无法以简单的几件事去评定别人的一生,是非曲直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过眼云烟,刘亦婷的选择是否正确,只有在她的生活中才能真切感受到。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26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