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语种的翻译口译课程(即中英两语种的专业笔译、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
及非特定语种的课程(如翻译与口译研究、公共口译、口译技术、翻译研究方法等)。硬件方面软件方面
前言
在获得的Offer中,我最终选择了在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攻读口译硕士 Interpreting (Chinese Pathway) 。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专业学习的体验、校园生活体验以及毕业后在英国实习的经历。
专业学习体验
该项目是萨里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与英国外交部首席中文翻译林超伦博士的团队合作设计的项目。
课程设置可分为两类:
前类课程是选择中英语种同学的课程,而后类课程会和其它语种的同学一起上课。
一年下来一共有6门必修课,2门选修课加最后的学位论文。
总体来讲,一年的学业压力非常大,每周中英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课程都需要随堂考试,期末会有大考;其余的课程需要完成课程论文或是期末口、笔试。最后一阶段则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硕士论文的书写。
特定语种的课程主要是中英专业笔译、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
中英专业笔译第一学期是必修课,第二学期为选修课。
主要介绍翻译的过程、如何进行背景、文本分析、语言分析、如何利用搜索引擎、词典、语料库等工具协助翻译工作的开展,翻译项目管理等。
我记得当初教授将班里的同学分成小组,有人扮演项目经理的角色,负责整个翻译任务的安排和管理,其余同学分别负责文本的翻译,校对,润色等等,共同完成翻译任务。
当时还有机会和吉尔福德的旅游局合作,为英文宣传册提供中文的翻译。
交替传译课程主要是原文的听辨、笔记法、输出以及专业议员素质培养及实战。
第一学期主要是按专题进行训练;第二学期会邀请到英语母语者到课堂上即兴与一位同学针对某个话题进行交流,剩余的同学进行现场交传。
在第二学期课程中,同学们除了做口译训练外,也会轮流做发言者,需要在发言前进行该话题的资料收集,并且在现场与母语嘉宾真实交流,也更好的了解某话题可能涉及的内容、针对该话题讨论深化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在沟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等,从另一角度也为自己作为译员,译前准备提供经验与启示。
同声传译课程第一学期主要以视译为主,而且需要限时完成。
我还记为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视译,我和小组同学基本上是没课就约图书馆的学习室,计时进行视译,并互相听视译版本,提出建议;
或为练快速转换的能力,把数字、词语或句子打在电脑上,放映一看到就需要立即译出。
第二学期会进入同传箱,了解同传的设备的使用,模仿真实情景,在高强度地训练下,让译员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地平衡有限精力的方法,同时完成输入输出等多项任务。
在每次同传之前,会拿到同传的主题,需要提前做译前准备,预测话题,词语学习记忆等。
除了特定语种的翻译口译,在大课中,我特别想提的是口译技术这门课,也是萨里口译比较有特色的地方,探讨口译与技术结合时对译员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挑战。
例如,我就读硕士时候,大部分的口译任务译员与发言者及观众在同一现场活动,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视频会议、电话口译的任务(特别2020年是疫情的出现,线上会议数量剧增)。
而当时萨里大学在这个领域已经有不少教授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了:相对同在现场,视频会议会话中的轮换、网络信号问题等带来可能的延误、造成原话语输入不清晰等都会对口译任务带来挑战,译员应该如何应对。
再比如,可携带的口译工具、口译Apps等也为译员提供了便利,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些新的技术。
我记得当时教授带来了一只笔,它不仅可以写,还可以同步录音的。
口译员在记笔记的时候,还能录下记录该笔记时候讲者讲的话,目的是为了当口译员点击对应笔记时候,通过耳机播放出讲者说的话,帮助译员解读笔记,输出更为容易。
我当时还兴致勃勃去去尝试了,但发现再次播放原文对我来说会似乎对我“输出”造成了影响,我会更容易出现“翻译腔”,而不是积极的调整结构达到“达”的要求,要批判性地看待。
这门课我认为是站在了口译的前沿,当时国内的研究也相对较少,而今年的疫情让我们看到了线上、云上办公及会议的普及,而学习了这门课也为日后开展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与实战经验。
其它的课程我就不赘述了,从专业的角度来说,硕士课程的学习使我的语言能力、翻译口译能力、跨文化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从可转换能力来说,硕士学习培养了我独立开展研究、批判性阅读思考以及抗压的能力。
校园生活体验
萨里郡被评为英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校园环境很好,有大片地草地和湖泊,时常可以看到松鼠和天鹅。
从校园到到市中心约30分钟,到火车站约20分钟,在此乘火车到伦敦仅需30分钟,这也为后来地求职提供了便利。
我个人认为萨里大学的学生服务做得非常好,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叙述。
图书馆全年24小时都开放,可以提前在网上预定适合的学习室,室内语音设备、投影等一听俱全。
还设置了专门的语言学习区,有大量和语言相关的书籍以及试听材料。
大学有针对国际学生免费的学术英语课程,注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需,选择如语音、语法、阅读、写作等一系列的课程。
不止是每周面对面授课,还有大量的电子资源可以下载学习。
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第二语言的学习,部分等级也是对注册学生免费开放的。
由于本科学习了意大利语,我在萨里期间每周二晚上都会参加晚间语言课程,这也让我在修读本专业课程外有机会继续学习第二外语的机会,并最终获得了证书。
萨里大学还有”语言伙伴“的计划,可以在网上注册账号,寻找语伴,与该语种的母语者互相学习对方语言,各得所需。
当时我有两位语伴,一位是学习政治学的英国博士,每周我们都会见面,交流合作,相互帮助。
最后我还想提一提学校的就业中心,它在我随后的求职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就业中心提供大量的网上资源,包括如何利用门户网站搜索招聘岗位、如何准备简历、求职信等。此外,就业中心还能预约一对一的模拟面试和答疑服务,里面的导师都是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能够给很实用的、个性化的建议。
有时候就业中心还会有研讨会,邀请到各行业的嘉宾来分享。
英国大多数的大学都会有类似的服务,在留学期间建议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这样的资源。
求职经历
我就读硕士期间,英国暂停了PSW签证,但是当时居留的有效期到毕业后次年的1月左右,因此我希望至少在论文提交后至回国前这段时间能有一定的在英工作经历。
最后也很幸运,在伦敦的一家本地化公司获得了项目经理的实习机会。
虽然英国一年制的硕士时间非常紧,学习压力也非常大,但是还是可以通过积极把握机会获得工作经历的。
在校学习阶段,建议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career fair,多了解企业, 收集信息,进行networking。
虽然这种展会参展的公司不一定和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口,但可以直接了解市场需求以及了解招聘经理所看重的雇员品质。
此外,若相应的院系有时候会组织更有针对性(专业对口)的企业嘉宾分享活动,一定要积极参加,积极交流。
我工作的这家本地化公司,在我硕士第一学期时受到学院的邀请来进行讲座,而我也是通过这次机会了解了公司的业务、文化及架构,并和当时的嘉宾进行了有效的社交。在我的求职信中,我都针对性地提到了这些方面,相信也为我获得实习机会加分不少。
我是第二学期七月份左右开始投递简历求职信的。其实有时候公司并不一定会在网上挂出招聘启事,但如果自己感兴趣,也可以尝试给人力资源专员的邮箱发邮件,表明自己非常希望在公司某个岗位进行实习,不少公司也会邀请面试的。
收到面试邮件时,一定要及时回复,表示感谢并确认面试日期。
随后就是面试的准备了,可以准备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说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你的优缺点、你可以为公司带来什么样的贡献等等。
当然一定要对公司以及你申请的职位有充分的了解。
在面试前,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职业中心的服务,进行模拟面试与咨询,给自己一次练手的机会。
此外,还要提前准备好面试的着装,提前查好前往公司的路线,面试当天千万不能迟到。
面试后,要给公司写感谢邮件,表达非常希望获得工作机会,希望尽快收到回复。
如果面试通过,公司会发Offer, 告诉录取的岗位、薪酬并需要你在一定时间内确认是否接受该Offer,并进一步协商可入职的时间。
在确认是否接受Offer前,如果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及时提出,千万不要想当然,公司也会非常认真地解答相应的问题。
整个求职都是我在一边书写硕士论文同时段完成的。在提交论文后,我便前往伦敦进行实习。
在公司我主要是负责本地化项目的协调,负责客户及公司语言专家的联系,在指定时间内按照客户要求交付高质量地本地化产品。
虽然是实习生,公司也会提供一系列的培训,包括项目管理的流程、公司品牌文化、项目管理软件使用以及有效沟通等。
每周也会有指定时间与部门领导进行交流,可以提出自己的反馈、建议与困惑,非常人性化。
此外,公司还会组织一系列的活动,文化日、团建活动等等。
我在职时还给同事在“文化俱乐部”活动中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与礼仪,大家都非常积极参与。
实习转正是非常普遍的(我的另外一位同学在另一个公司实习后也获得了留下的机会),因为相对于“空降”,公司更偏向于招聘已熟悉公司运作,能够立即独立开展业务的人。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作为国际学生,受到签证方面的约束,所以有意愿在英国留下时,需要在实习期间就考虑选择有发放工作签证资质的公司。
到了实习后期,公司也许有可能就会和你谈是否愿意留下的问题,所以在工作期间可以观察公司其它正式员工的工作内容、了解发展途径等等。
当时我的领导也有找我谈,但由于个人原因,我最终选择了回国,但一直和公司保留着良好的联系,并邀请了我的领导给我写了推荐信。这段工作经历为我在国内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作用。
总结
总体而言,在英国求学、工作给我带来了超预期的收获,在提升专业能力与增加工作经验的同时,让我学会了以积极开放态度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27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