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去英国留学,今天我们聊一聊十年前的中国留学生,和现在的留学生有什么样的区别?
一、对QS排名的看重问题!
十年前那时候的排行榜比较百家争鸣,多种榜单都会被留学生看中,有看大学指南的,有看卫报的,也有看泰晤士的,还有看RFE排名的。那时候世界大学排名,反而没那么多学生追求。各类专业榜单反而特别多人去申,那时候还特别注重十大商学院,毕竟那时候出去留学最多的就是商科学生,读这个回国是大趋势。
现在的留学生看似选择空间多了,以前的信息积累多了,但反而最终的选项都是单一的。大家被QS排名给统治了,统一了自己刷学校的夙愿。其实也不是QS有那个能力裹挟所有人,而是大家得靠这个榜单去刷就业去。或者说,是去英国留学的,更愿意去认可QS这个榜单,因为好学校数量会最多,自己优势会更大。其他的排名,大多学生会当个笑话去看,甚至刷都懒得刷了,现在大家的默契是,核心搞QS前百去,还有余力,再冲下前50。
造成这种去向的原因其实有两个,一个是十年前,留学生毕竟还比较值钱,学历贬值不明显。留学生回国就有优势,而且是大优势,公司抢着要,你是稀有人才。学校反而没那么重要,你一个利兹或纽卡毕业的,一样能去top券商和汇丰这样的银行。不像现在,去个三桶油,还各种挑你学校排名。现在留学生多了,留学生不值钱了,学历贬值也严重,唯一的红利是在QS靠前的那些学校,你自然是拼命的卷咯。
二是留学生数量太多了,毕竟每年都是指数级增长,留学这个事不稀奇了,普通家庭一样留学,大家的选择余地都多了。留学生回国的太多,毕业生就业浪潮里面,除了少数外企,留学生并没核心优势。反而现在很多学生去卷考公考编途径了。你看到十年前的留学生有考编的吗?基本出路都很好,不担心就业,要么自己创业。整体来说,留学生的总体量上去了,但质量下降了。
二、读的专业不一样了
以前的留学生都是集中读商科的,回国就往券商,投行这类扎,进去就是高薪,转行也快。留学背景加商科课程,如果考个证更好。国家有红利,年薪百万+,毕业基本就能收回留学成本。对学校也没那么挑,华威都是核心梯队学校。不像现在,你再往这个赛道跑,面临的是减薪,面临的是裁员,面临的是各种卷。红利真的不在了,不要说新的毕业生,就连老员工都如坐针毡。
留学这个事,有的时候也要赶上时代版本红利的,像现在的版本红利其实是大健康,老龄化,AI,机器人,心理学等等。你如果能赶上,也能起来。扯远了,这里要说的是,以前的留学生,真的60%+都是在读商科,什么社科基本没啥学生读,连工科都很少学生去,而且这种专业特别好申,基本低于学校门槛要求都很好申到。难度高的是商科,尤其是af和fin这种专业卷,mkt也有一定难度。
现在的留学生不一样,因为奔着学校去的,所以没有不卷的专业,也没有绝对冷门的专业,只要学校够好,今年专业是冷门的,明年就是热门的。今年这个专业是尚未被开发的,只要一推广,明年最起码500+申请量。你防不胜防。
现在的留学生相对也没那么考虑专业是不是好就业,基本都是起手先刷学校。毕竟未来看上去都不好就业,先保一个再说。反正选校的时候也是挺抽象的。
三、十年前的留学生,拿全奖的公费的多,现在自费的多
以前的留学生,含金量还是可以的,基本富裕的家庭没那么多,有些学习成绩好的,要出去,基本会申奖学金,拿到奖学金再出去,对学校或更换的学校反而会谨慎一点。毕竟会考虑先生存后发展。
现在的留学生不一样,基本个个都是家庭托底,即使伦敦这种,ucl的金融这种,一年学费都4.2w英镑了,一年下来少说也65w了。一点不方的。搁10年前,不少学生是一边读书,一边餐厅打工,一边拿高分毕业。很珍惜留学机会,很拼,选择余地没那么多,大家都比较纯粹,希望早点读出来。然后把留学成本早点收回来。
大家都知道家庭相对没那么容易,是自己更想出去,然后提升自己。现在的留学生不太一样,被家庭保护的比较好,基本都是父母承担了更多,他们只要负责把书读好。当然,也不都这样,但这种比例是多的。于是现在的留学生,内驱力方面有点欠缺,可能其他信息层面,认知层面会更高一点。知道的东西更多,但动手能力会更弱点。只能说有得有失吧。
总了个结:这种对比没有说之前的留学生会更好,或现在的留学生就不好。没有要说明这个的意思,时代在发展,肯定是一代强一代。只不过,因为时代的滚滚洪流,政策发生的偏移,学历在贬值。我们要做的是,在如今这个时代,留学生应该如何更好的生存,更好的谋发展。
我们要明白我们这个版本的留学生的优势在哪里,浪潮在哪里,然后顺应大趋势,去创业,去就业,去搞钱,去创造你该有的价值。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刷学校和专业上。这会让你的留学价值进一步打折。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27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