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称为“最美尼姑”。
2008年,她成为湖北省红安天台寺里的一名普通比丘尼。
在寺庙的一次法会中,一位游客发现:
她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比丘尼。
于是,游客拍下她的照片,上传到网上。
凭借恬静的气质,温暖的笑容,她很快就吸引了一众网友。
但走红之后,很多人对她产生质疑。
有人说她炒作,也不过是芸芸众生追名逐利的一种手段罢了。
也有人好奇,她为什么年纪轻轻出家,是真的看破了红尘,厌倦了世俗吗?
其实,所有的猜忌都无凭无据,为什么这不能是她的人生追求呢?
今天,我们去看看这个在寺庙中安放青春的姑娘——释正孝同。
如今,她怎样了?
(释正孝同)
1989年,释正孝同出生在河南一个普通家庭。
因为母亲是一名虔诚的佛教信徒,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她从小就对佛产生不一样的感情。
随着她渐渐长大,还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自小开始,释正孝同就对身边人非常友善、真诚。
也十分乖巧懂事,学业上从不让父母操心。
上初中时,因为没有城市户口,父母将她转学到没有昂贵借读费的铁路中学上学。
当时,很多同学认为,这个女孩应该是跟自己一样,学习成绩太差,在原来的学校混不下去,才被迫来到这里。
面对同学们不友好的目光,释正孝同并没有过多解释。
她一如既往地安安静静,专注学习。
每次科目考试,她的成绩都出类拔萃。
因为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表现,同学们不再对她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反而都开始往她身边凑。
中考的时候,她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当地的重点高中——安阳实验高中。
重点高中是学霸汇聚的地方,尽管她底子很好,但她丝毫不敢懈怠。
为了保持稳定的成绩,她比之前更加努力。
因为表现优秀,她被推选为校学生会主席。
高中的课程无疑很紧张,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敷衍学生会的工作。
反倒是每一项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每一次活动都会尽心尽力地策划、组织。
颜值高、成绩优秀、表现出色,这样的女孩子自然会引来不少男同学的关注。
正是青春懵懂,情窦初开的年纪,释正孝同收到过情书,遇到过表白。
但她虽然年纪不大,却很难得地头脑清醒。
她不为所动,礼貌地回绝这些欣赏和青睐,依然努力学习,尽好自己学生的本分。
一次暑假,她向爸爸提出,想要出去游玩。
考虑到宝贝女儿平常学习压力大,本着松紧有度的想法,爸爸很支持女儿。
但一问到女儿想去哪里的时候,爸爸被惊到了。
释正孝同说:
我想去湖北红安的天台寺,正好妈妈也可以去!
一个女孩子家,难得放假,却不去风景名胜、游乐场、海洋馆,怎么偏偏要去寺庙呢?
学霸的爸爸摸不着头脑,作为局外人的我们更搞不懂。
看到女儿一脸坚持的笃定劲儿,爸爸转而一想,这肯定是受妈妈的熏陶。
再说,女儿孝顺,兴许是依着妈妈的爱好专门选的地方。
管他什么地方,反正女儿要去。于是,爸爸一口应承下来。
红安天台寺,有严格正统的法脉传承和师承,又有一整套新的富于创造性而又契机契理的修行与文化主张。
是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充满活力与发展前景的道场。
同时,它有1400多年的悠久历史,原名为“赤城寺”。
在清末民初战火中被烧毁大半,现仅存部分遗迹。
如今的天台寺,是2004年现任住持方丈释悟乐,受红安县政府礼请恢复重建的。
去自己向往的地方游玩,释正孝同一路上都保持着兴奋的模样。
赶了一天的路,一家三口终于来到天台寺。
踏入寺庙的那一刻,释正孝同感觉到,自己的内心无比的轻松愉悦。
这种前所未有的感觉,甚至让她产生从此驻足此处,不恋尘世斑斓的向往。
(释正孝同一家)
山上没有电子设备的叨扰,也没有城市喧嚣的紧张。
这种宁静的生活状态,让置身于天台寺的释正孝同,仿若进入了自己人生的桃花源。
没有纷乱,没有烦恼,平凡而简单。
也许,与佛无缘的人,看上去只会觉得枯燥乏味。
但释正孝同看到的,却是宁静和留恋。
每天看着寺院里诵经禅定的僧侣,她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静静地听、揣摩着学。
独特的香火气息袅袅绕绕,她被氤氲的氛围环绕,如处仙境。
那一刻,她突然觉得,这似乎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喜欢的日子总是短暂的,看着流连忘返的女儿,爸爸提醒:
妮儿,我们该回家了。
面对爸爸的提醒,释正孝同产生了犹豫。
她用商量的口吻跟爸爸说:
爸,要不你和妈妈先回去,我想在这里多玩几天。
爸爸不忍心拒绝平日里乖巧懂事的女儿,决定依了她,就当是给女儿的一次奖励。
他告诉女儿:
你可以留下,但是切记凡事适可而止。
而且你必须保证自己的安全,否则我们无法放心将你留下。
释正孝同点头如捣蒜,她向爸爸妈妈承诺,绝对保证安全第一。
独自留在寺里的释正孝同,身心更加自由地融入寺庙生活。
听诵经声、木鱼声,像众多僧侣一样每天静心打坐……
她越发痴迷于这样简简单单的生活。
但她也明白,现在,还不是过这种生活的最好时机,她必须离开。
她还有学业要完成,还有等待自己回家的父母。
此时留下,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父母也肯定会伤心。
她念念不舍地收拾着行李,脑子里只想着一件事:
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下一次到底还要多久?
假期完美地结束,释正孝同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高考的冲刺中,只为了考上梦寐以求的大学。
对于一名高中生来说,倾尽全力拼一个好大学,才是对这个人生阶段最好的诠释。
她的努力结下硕果,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国内985高校山东大学。
身边的亲朋好友都祝贺释正孝同,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总算是值得。
看到父母开心的样子,她的内心也装满欣喜。
大学生活开启,释正孝同第一次离开家乡,独自踏上一片完全陌生的土地。
在人才济济的大学校园里,她更不敢对学业有丝毫的怠慢。
为了早点适应新环境,融入校园生活,她还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在同学眼里,她品学兼优,有无限美好的前程。
可她却开始怀疑自己:
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未来就要这样继续下去吗?
(释正孝同)
她越来越怀念那一段在寺庙里的生活。
越是想,就越是觉得,现在的生活度日如年。
她将自己的困苦告诉了妈妈,妈妈诚恳地告诉她:
凡事遵循自己的内心,没有人会怪你,你只是你自己。
妈妈的解答,让释正孝同瞬间豁然开朗,她理清了内心的向往。
2008年,19岁的她决定削发为尼。
这个选择,让周围的所有人都感到惊讶,除了父母。
所有人都在质疑她的决定,学校更是反对她退学。
但她,早已认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没有因为外界反应而动摇决心。
一个正当花期的女孩,要远离红尘世俗,出家当尼姑。
大部分人会认为,她一定是受到某种伤害,借此逃避痛苦。
而释正孝同却恰恰相反。
对她来说,寺庙里才有她向往的生活,只有在那里,她才能感受到舒心、幸福。
朋友曾问她,为何要选择去那种地方?
她说,因为那里的世界很简单纯粹,能让人如同婴儿般开心幸福。
但许多人认为,释正孝同作出的决定是荒谬的。
有人直接问她的父母:
你们家孩子是不是受啥刺激了,咋那么想不开?
面对他人的疑惑,妈妈只是平淡地告诉他们:
是她自己的选择,孩子喜欢就好。
无疑,面对扑面而来的争议,释正孝同也感到过忧心。
这是自己的选择,与父母并没有任何关系,她不想他们因此受到伤害。
释正孝同无法向人一一诉说,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不是常人所梦想的。
只有真正向往那种生活的人才能明白,在那梵音环绕的寺庙里,才能寻找到内心的平静、幸福。
这是她无论在学校里如何努力,如何逼着自己适应,都得不到的一种东西。
得到父母的支持后,她毅然向学校提出退学申请,自此遁入空门,远离凡尘。
或许,这就是《坛经》里所说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喧嚣的生活早已让许多人人迷失自我,身陷困顿。
我们忙忙碌碌追求的,归根结底,基本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也许正因为意识到这一点,释正孝同才能如此决绝果断吧!
最终,她选择在湖北红安的天台寺出家。
她回到了让自己心安的静谧之境。
在外人看来,出家人的生活不仅戒律森严,还很乏味枯燥,释正孝同怎么可能受得了。
就在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等着她“迷途知返”时,她却在寺庙里“混”得有声有色。
每天天还没亮,就要起床做早课。
在一声声木鱼声中释放内心,和其他僧人一起诵经、禅定、出坡、学习。
对她来说,山上的生活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无味,她反而乐在其中。
每次出坡时,释正孝同总是仗着自己年轻,争先做辛苦的工作。
(正在饭堂出坡的释正孝同)
有一次,为了迎接做义工的老师,她和师兄弟们一起打扫卫生。
她主动承包了打扫厕所的工作,并将厕所打扫得一尘不染。
房角的蜘蛛网上有几只小蜘蛛,为了避免误伤它们,她会轻轻地用扫帚将它们挪开。
这样心细、认真的释正孝同怎能不受人喜欢呢?
在寺中,释正孝同更是把原本勤俭节约的习惯发挥到淋淋尽致。
袜子从来都是补了又补,直到补得不能再补。
一个季节只穿一套僧服,如果脏了,当天晚上手洗干净,挂在风口上吹干,第二天早上继续穿。
如果僧服破了,缝上一缝,继续穿,衣服上有几个补丁又有什么不可呢?
其实,并不是山上的生活太清苦。
而是她认为,只要还能穿,还用,就没有必要去浪费。
古语说:知福惜福才有福。
懂得感知福、发现福,才是福,惜福才能享受福。
事实上,大部分人很容易“身在福中不知福”,而释正孝同却早已了悟到这一点。
来到寺里没多久,释正孝同就参加了天台寺组建的中国第一支僧人艺术团——广玄艺术团。
寺庙的生活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单一,他们也不是每天只会敲木鱼,只知道禅定、诵经的僧人。
除了每天正常的课业之外,他们还要练习声乐、弦乐、舞蹈等课业。
而释正孝同最喜欢的是小提琴。
她打开有点陈旧的琴盒说:
“有一部分乐器是一些老师捐赠的,有一些是我们的功德主购买的。”
尽管小提琴已经旧了,但释正孝同依然细心地擦拭着琴身,将它轻轻地包裹上。
在他们看来,这不单单只是一种乐器,这都是他们传递法音的法器,用心爱护是理所应当的。
其实,刚开始练习小提琴时,释正孝同已经20岁了。
而她当时和很多师兄一样,连五线谱都不认识,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山上没有专门授业的老师,每次为了学习乐器,他们需要坐车到武汉,来回路程就需要六七个小时。
经过日积月累的练习后,释正孝同在艺术团里有了一席之地。
不管是在佛经的课业学习中,还是在后来的艺术团里,她都能应对自如。
因此,还被称为“台柱子”。
但她并没有因此骄傲,反而更多地是去帮助周围的师兄弟。
只要遇到有人请教问题,她都会尽心尽力提供帮助。
有一次,老师正在教授一首意大利语的歌曲《奔跑吧,向着幸福的方向》。
陌生的语言,看不懂的文字,让大家十分头疼。
一位比丘尼直言,不想学也学不会这曲子。
作为声部长的释正孝同,丝毫没有生气。
她细心开导,一遍一遍,一字一句地耐心教读教唱。
因为释正孝同的出色表现,寺里让她担任了艺术团的主持人 。
而广玄艺术团,也因为独特的修行方式,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有缘人。
许多人慕名而来,只为亲身感受艺术传递的F法。
作为第一支由僧人组成的艺术团,他们经常在外演出,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随着关注增多,释正孝同也渐渐进入大众视野。
(释正孝同)
游人将她的照片发布到网上后,释正孝同受到不少人的追捧,并称她为“最美尼姑”。
一瞬间,她成了一名网络红人。
随着她的走红,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寺庙,质疑释正孝同。
这是一种炒作行为。
有人说:
这世界太疯狂了!作为和尚、尼姑,应该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
也有人说:
佛门是修行圣地,远离娱乐为的就是潜心修心,他们这样能清净吗?
但,更多的人为此感到震撼。
他们用艺术的方式传达F法,让更多的人感受禅音带来的心灵的洗涤,能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面对质疑,天台寺住持悟乐大师也曾解释说:
禅乐是一种世界观, 也是一种修行方式。
禅乐的宗旨,是以轻松愉悦的形式让观众接受F教, 从而使大众享受法益。
事实上,禅乐是禅者的演奏,它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没有国界,没有Z教的分界,只要是善的,美的,都值得赞美。
社会在进步,用艺术的方式来修行,来弘扬又有何不妥呢?
还有不少人认为,出家的男众和女众同台演出不合适。
释正孝同也很有耐心地向大家解释:
这些方面都有严格的寺庙规定。
男女无事不得交流。
即使需要沟通,他们也会选择3个人以上在场,应目光低垂,言简意赅地把事情说清楚。
作为出家人,他们也深知,戒律才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有人说:
出家其实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有选择不同职业的权利。
出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只是它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并不被大众所了解,便会觉得与之相差千里。
14年前,释正孝同选择了与大多数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她更多的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勇敢地做自己。
山里是归宿,不还俗是心的呼唤,这何尝不是一种勇气?
如今,33岁的她每天依旧做着同样的事情。
闲暇时扫落叶,站山上看远方,念念佛经,练练琴……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寻一方净土,潜心做自己,是太多人的心之所向。
她说:
其实我们的人生,无非就是要追求一个快乐、幸福。
在这里,我可以看到清新的空气,可以学习禅乐,修身养性。
这样的生活简单自然,这就是我的幸福人生。
如此坚定自己的选择,足以证明,释正孝同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过什么样的生活。
人生,最可怕的不是生活有多糟糕,而是你忘了自己的真正需要。
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只要是自己内心所愿,就是幸福的。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28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