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留学生选择了不回国?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些年,中国留学生回国率其实一直都是攀升的。2020年,教育部发布《2019年度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其中数据表明:从1978年到2019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有490.44万人完成学业,其中423.17万人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6.28%。因为中国目前仍是世界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抛开近几年的政治因素影响,大部分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确实是大势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些年,中国留学生回国率其实一直都是攀升的。

2020年,教育部发布《2019年度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其中数据表明:从1978年到2019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有490.44万人完成学业,其中423.17万人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6.28%。

因为中国目前仍是世界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抛开近几年的政治因素影响,大部分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确实是大势所趋,从上面两张图我们也可以看出,回国率也是逐年攀升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仍有近二成的小部分留学生选择了留在海外,差不多有近120万人,包括近期网络上非常火爆的“孙卫东”们。

身边也有一些同学朋友的子女出国留学,有的学成回来就业,而有的就选择在当地留了下来,这个话题也经常会拿来闲聊,结合一下这些人的家庭环境对照一下,再讨论起来也蛮有意思的。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再看另一组数字。

在截至2023年9月底的2023年财政年里,从美墨边界进入美国的中国移民人数攀升至新高,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官员一共在南部的美墨边境拦截2万4080名中国公民,相等于2022年财年1970人的超过12倍。

这些“润”出去的国人基本还是集中在福建一带传统偷渡区域,只是这几年出奇的多了起来。有媒体采访这些“润人”的背后原因,除了当地家族式的偷渡传统以外,增加最多的是因为国内工作难找,想去美国试一试运气的底层打工人。

回到上面那个话题,那选择回国的是哪些人,留下来的又是哪些人呢?

因为改革初期与近几年的大环境差异太大,所以没有可比性,就只拿最近这几年的情况来说吧,而身边人的子女基本也都是最近十年间出国留学完成学业的,也差不多能说明一些问题。

回国三类人:1、高端人才,受所在国打压以及“孔雀计划”等人才政策而选择回归的,比如刚刚回国就当选国内院士的颜宁;2、家中有条件有资源对接较好工作职位的人群,基本集中在中产以上的家庭,如企业家、官员或者高管等;3、摸鱼专业的很“水”的学历,大部分集中在国内2+2等双学历教育领域,一年“水”硕居多。

不回国两类人:1、高端人才,国内无科研环境或不适应国内刻板学术氛围的,这类人基本会选择入籍;2、普通小镇做题家,不太懂得“来事”与变通,希望通过自己打拼在异国它乡过简单生活的,这类人拿绿卡居多。

平心而论,国内现在内卷得太厉害了,大学生就业确实很难,加之科研环境的特殊国情,有些人选择不回来也能理解(颜宁一开始也是在国外搞科研很多年,现在回国一样受欢迎),毕竟都要面临生活实际问题,十几年寒窗苦读下来谁不想谋个好的前程?无门无路即便是海归,现在在国内也未必找得到工作啊,与其这样,还不如先在当地谋个职先,万一能留得下来呢?与中国相比,印度留学生选择留下来的比例远远高于中国,且占据了大量高端职位,无形中给印度加了不少国际印象分以及庞大的海外侨汇收入。

家中有门路的,自然是不希望孩子在外吃苦,近水楼台先得月,拿个海归身份量身定做一个职位也不是不可能,守着自家父母终归是好过外面风吹雨打的。

至于国内考不上好大学或者考不上大学而去国外混学历的,这种本身在国外就没有生存能力,只能混个“洋学历”回来忽悠国内企业,早年间还能糊弄一下,只是这些年企业眼界也学高了,凭份“三无”洋学历就进大企业已无可能,拿着“水货”洋学历干中介、跑外卖的也不少。

有句俗话说:族旺留原籍,家贫走它乡。

想想当年我们有多少大学生选择不回原籍留在自己大学所在的城市打拼就能明白这个道理。深圳在改革开放时候能够吸引这么多全国“人才”来到这个小渔村“重新来过”,背后也映射了多少内地的无奈与坎坷。现在选择留在当地的很多留学生其实就是这类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他们深知生活不易,很想通过个人奋斗来换取一份美好生活前程,有些国外的环境符合他们的预期,选择留下来也无可厚非,能够因此而改变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一生也是值得尊重的。

所以,我们远没必要焦虑有多少留学生愿意回国,而又有多少留学生不愿意回来,这个世界总是按照自身的规律在运转,时机到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其实,算起因为内卷而移民海外的,中国比起东亚另一个国家,只能算是小巫了,这个国家叫韩国。

据韩国权威调查机构称,年龄在20-30岁的韩国夫妇,有70%以上正在考虑移民。而近十年来,韩国每年稳定向外输送60万人口,主要目的国是美国,要知道,2022年的韩国一年才出生了24.9万人。如果说80年代的韩国人,“润”出去还是为了追求机遇,那么新一代的韩国人移民原因,基本就只是因为卷不动了。

身边两位老妈级同事正各自谋划春节假期出国看看自家在海外工作的儿子与女儿,看着她们喜气洋洋的神情,想想这或许也是一种蛮好的结局。大家各取所需,靠自己本事安身立命,回国效力算是学有所成,回报国家与家庭,不回国留下来当地就业,也算是为海外人力资本输出尽一份力,卷死老外。

从长远来看,一个国家的强大,必定带来的是人员的大量流动及高科技人才的涌入,中国培养了世界最多的工程师与各类其它人才,虽然我们也吸纳精英人才的回归,但从人口绝对基数上来说,最终其实还是要靠庞大的人力资本外输,来解决人口领域的内外需市场的供给平衡问题,当什么时候任何国家处处都有唐人街、华人社区,当地华族纷纷可以占据一定的政治经济影响的时候,可能中华民族的一个阶段性伟大任务也就实现了吧?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28564.html

Like (0)
Previous 2024年 1月 24日 下午5:01
Next 2024年 1月 24日 下午5:01

相关推荐

  • 当留学生遇上致命“断供潮”,这届家长开始寻找出路…

    重要!重要!重要!公众号改版请按↑↑图示设置【星标】,及时获取升学热点如果要盘点近年来的留学圈热门词,一定离不开这四个字——留学断供。啥叫“留学断供”?过去,断供一词常用在房地产领域,指的是通过贷款购买房产的置业者停止房屋按揭,放弃房产的行为。今年,断供这个词又火了,不过,是发生在留学圈。图源|pexels疫情这三年,发生了不少变化,一度的订单短缺、工厂倒闭,让不少中小企业主陷入了困境,也让不少家

    留学咨询 2023年 5月 18日
    16200
  • “双非”留学,是机遇还是陷阱?

    最近常有同学提问:“双非”学历可以通过留学获得机遇吗?可以申请到名校吗?花费了大量金钱,会不会只读了一个“水硕”回来?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想跟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因为高考失利,在一个“双非”院校里度过了四年时光。毕业之际,他感到前途未卜。这个尴尬的学历,无论是考公还是国内考研都没有太大的优势,私企工作却又担心岗位受限以及不够稳定。在无数个纠结失眠的夜里,这个年轻人终于下定决心

    留学咨询 2023年 8月 21日
    12700
  • 中国留学生最后的倔强:申到了,也不想去的几所英国大学!

    英国的好学校其实挺多的,只不过国内学生的爱好相对单一而已,唯QS或THE等世界大学排名马首是瞻,相对来说四个世界大学榜单,更天然亲近QS多一些,没其他更多原因,纯粹是QS这边,英国上榜前百的学校会更多一些。本身在前百的,位置也能更靠前一些。这属于你好我好大家好。也不是所有学校都受到QS给眷顾的,比如一些QS200以后的英国学校,之前还有一段不错的风光史,只不过最近好像被你的我的他的留学生给遗忘了。

    留学咨询 2024年 3月 8日
    7000
  • 2024新加坡新政抢先看!全方位解析留学生活新篇章

    准备留学新加坡的同学们,2024年将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份。随着新加坡政府一系列新政的出台,留学生活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从学术环境到日常生活,从家长到学生,本文将全方位解析这些新政如何影响你的留学生涯。所有人看过来!1房产税率上调自住型房产的房地产税将在2024年有所增加。对于住屋年值超过3万新币的部分,税率将从2023年的5%至23%上调到2024年的6%至32%。同时,非自住型住屋的屋主

    留学咨询 2024年 1月 9日
    6700
  • 本国学生学费34,留学生学费2500,“阿三”的格局也太小了

    印度国际视野狭隘,缺少双一流的高瞻远瞩,所以,印度大学里没有对留学生提供超国民待遇一说……什么专门寝室、留学生电梯,每年10万~20万补贴等等,在印度人看来近乎疯狂。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大学(8410所),第二为美国5762所,中国以2956所位列第三。印度大学理工科实力强横,全国排名前五的大学国际留学生占比很高,一半以上为欧美学生,教育质量不次于我国北大与清华,一所印度理工,7个分校就相当于我国

    留学咨询 2023年 7月 13日
    15000

2023082320290175

微信好友请说明来意!

谢谢合作接受咨询范围

1:F1留学生身份恢复

2:留学生名校保录取

3:快速一年本科 等等

联系微信
易哲留学以教书育人为原则为莘莘学子提供名校保录取、留学紧急应对/开除/身份恢复/转校等、留信网/留服网认证等免费咨询服务!微信:Yizhe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