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幽哥的跳槽大法,在我们职场跳槽找工作的时候,offer是概率问题,海投简历是加大基数来增加公司面试的机会,提高自己的offer数量,从而在收到的多个offer中选一个好公司。
同样的概率原则可以用到留学申请中,先增加学校投递的数量。
另一方面,海投找工作时候我们在招聘软件上会设置企业人数,企业性质,岗位分类等,在留学选校中则有以下几方面用来参考。
1.学校的排名
直观的数据,根据每年的泰晤士大学排名,或者上海交大的排名,两者结合也OK,直接筛选出世界排名前200名大学。
下表是我自己筛选的表格,我结合泰晤士排名和上海交大这两个排名做的。
第一列是排名,第二列是学校名称,学校的英文名称这列是为了便于查看学校的官方网站(用Google浏览器或者必应国际版搜索的时候比较容易), 第四列是国家/地区(用来筛选主要的国家和地区)。
排名
学校名称
英文学校名称
国家/地区
简称
1
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
英国
13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ETH Zuric
瑞士
ETH
15
伦敦大学学院(学费太贵)
UCL
英国
25
新加坡国立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新加坡
NUS
35
香港大学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
2.留学花费
有了学校排名,但是也不是这200所学校都投递,留学花费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澳美加是2年制硕士,学费加生活费在70-100万。
英国1年制授课硕士分城市,伦敦60万左右,其他在50万上下。
香港1年制硕士,25万左右。
新加坡的1-1.5年,30万左右。
对于我自己来讲,考虑到预算问题,所以直接在学校的表格中去掉澳美加学校。
若对排名不是特别看重,想有硕士学历以及留学体验的话,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还有比利时都可以考虑,学费低廉,生活成本小。
我有一个朋友(也是工作后出国留学)选择的西班牙,读英语授课的硕士项目,一年制,学费加生活费在15万元左右。她有自学过西班牙语,留学能够融入当地的环境,更利于她学习的学习。
北欧的芬兰和挪威是至今为数不多的免学费的国家,但要重点看大学所在地的生活成本,比如说挪威赫赫有名的奥斯陆大学,录取率不到5%, 虽然免学费,但是两年的生活费差不多要20多万。
德国和法国是免学费的,但是德国对中国的学历不认可,所以你要先通过APS考试。所谓APS,就是中国学生前往德国留学的大门,它的主要职责是对有意赴德留学的中国学生(不包含来自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学历)进行资格审核。简单来讲就是大陆的学生想去德国读硕士,需要再考一遍大学本科的科目知识,可选英文和德文。硕士有英文授课项目,但是数量比德语项目少一些。法国也是类似,免学费,但是英语授课项目较少。
在这要特别提醒一句,香港和新加坡是有研究型硕士的,也就是mphil,有工资,工资可以覆盖生活费和学费,可以说是0成本。mphil主要适合立志读博的学生,但是不读博也OK,可进可退。
3.看语言的要求
有的语言要求比较高,若是达不到语言成绩要求,就不能申请。
举个栗子,去年免学费的奥斯陆大学2021年理科要求总分6.5,小分也是6.5;香港大学是雅思总分6分,小分5.5分;港科和港中文都是总分6.5,小分5.5;新加坡南洋理工只需要总分6.5就好,小分没有要求。
4.GPA 要求
有些学校明确要求均分80分以上,比如剑桥大学要求GPA最低3.3-3.4/4。
5.deadline
项目截止之前申请,若是过了deadline就没法申请了。我去年就是错过了几个学校的deadline。
英国的学校是分批进行的,一般9月份开始第一批,额满项目关闭。申请得越早,可选的项目也就越多。现在即将进入10月,可找个英国保底的学校申请一下试试。
香港、新加坡要带语言成绩申请,一般也是9月份开始申请,分批进行,但是新加坡的结果出得比较晚,一般在4月份。我去年申请的项目是4月份才截止申请,6月份出结果。
6.申请费
不是很重要的一点,只是我个人会考虑的因素,有些学校申请是完全不要申请费的,比如英国的曼大和爱丁堡是不要申请费的,但是伦敦大学学院是要申请费的,100欧吧。但考虑到伦敦的物价水平,我即使收到offer也不会去,我就没有申请。
总之,大家如下图所示制作一个表格,一目了然,要投递哪些学校很清晰,进官网选项目。
是在之前学校排名的基础上添加的条件筛选。橘黄色的是我根据花费筛选后的学校,黄色标注是哪些要重点申请的。
以上分享就是我的留学选校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以上感谢山西小王的境外读研择校方法分享。
这里有个核心要义,大家记住,海投是我在外企工作和求职期间,经历多个商业谈判和跳槽实践,最终总结而成的一个方法。在生活中到处可以运用,包括争取海外留学的机会,你要四处出击,层层筛选,先有机会,再结合自己的条件来择优。
这是一个有Offer可选再选择的过程,需要大胆的尝试,我们过去的计划经济思维都是先莫名其妙的选好“我要去新加坡南阳理工读研”这种思维,这是预设前提从而倒逼自己的行动策略,容易让自己寸步难行。
我有几十个海外职场徒弟,欧美都有,光新加坡就有七八个职场徒弟。本身我的跳槽大法就发源于外企的职业生涯之中,所以更加适应外国的求职。只不过每个国家都有特点,且他们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投简历的渠道、职位匹配的要求程度、跳槽的加薪幅度、背景调查的松紧程度等等,跟国内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改天讲下在国外/境外的求职方法。
问大家一个简单问题,你说外国有没有体制内和体制外?
最后再提醒下主要靠父母资助去留学的人,我们好几个群友在国外读研期间,突然出现一个你难以想象的词语,叫做“家道中落”,这个严重到什么程度呢?读研期间家里断了你的一切开销,也就是不汇钱给你了。所以,你要做好预防准备。有女群友在芬兰本科毕业后,即将研一时,突然断血,所以去中餐馆端盘子去了,期间连续问了我若干重复的问题,可见她多么慌张。当然,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29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