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国结缘已经有18年了。”韩国留学生、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金舜炯2006年初就来到中国生活、学习,后来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法学院,硕士就读于美国天普大学,如今回到清华大学法学院继续攻读法学博士。
在此期间,他曾在检察权威期刊上发表过一些研究成果,深入研究过少年犯罪等问题。接受采访前,金舜炯告诉记者,他还去看了电影《第二十条》。话题自然从与这部影片相关的一些问题谈起。
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金舜炯接受《检察日报》记者采访。
《检察日报》:您对电影《第二十条》有哪些直观感受呢?
金舜炯:我非常喜欢《第二十条》这部电影,我本人也是张艺谋导演的粉丝。影片主要是以见义勇为、正当防卫为中心展开的故事。除此之外,还涉及中国检察制度以及少年犯罪问题,例如校园霸凌、未成年人犯罪等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问题。我本科毕业时写的毕业论文是关于韩国少年犯罪司法对中国的启示,在我的导师悉心指导下,获评清华大学的优秀毕业论文。结合我个人的研究成果,今天想谈一下《第二十条》这部电影中的一些情节如果发生在韩国,会有哪些不同。
《检察日报》:您曾研究过少年犯罪有关问题,如果影片中韩雨辰和张科生活在韩国,对他们的处理,是否会走行政程序?
金舜炯: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这起案件发生在韩国,可能要走刑事程序。这是因为中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一些条款,在韩国是由刑法来规定的,因此要走刑事程序。但是根据电影中的情节设定,我们可以发现,韩雨辰和张科应该未满19周岁,由于在韩国未满19周岁属于未成年人,因此,在韩国将会适用刑法以及少年法。
但是在实践中,韩国对于少年犯罪的案件一般坚持“教育为先、惩罚为辅”原则,以附条件不起诉方式处理的案子比重较大。根据大韩民国大检察厅每年公布的《犯罪分析》统计,附条件不起诉的少年犯罪案件占比超50%,具有上述情节最终被起诉的案子占比相对较少。此外,处理这类案件,韩国检察官是具有一定裁量权的。
《检察日报》:您如何看待刑法第二十条在中国从沉睡到被激活的这一过程?
金舜炯:近些年来,随着热点案件的出现,尤其昆山反杀案、福建赵宇案、涞源反杀案的出现,正当防卫条款经历了从“沉睡”走向“苏醒”的过程。
作为一名韩国留学生,我更为关注的是,中国刑法第二十条的演进历程,在韩国的司法实践中是何种情形。韩国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依据韩国法院旗下的司法政策研究院的统计,从2008年到2016年,通过国民参与裁判(陪审制)进行的与正当防卫有关案件共有28个,主要案件类型涉及家庭暴力、殴打、性侵犯罪以及对公权力抵抗的正当防卫。28个案件中,最终被判定为正当防卫无罪的案子仅有4件。由此可见,能构成正当防卫最终被判无罪的案子整体占比相对较小。因此,在看到电影《第二十条》后,作为一名法学学生,我感到非常欣慰。
《检察日报》:当前,中国的全国两会正在召开,您对中国两会有哪些直观感受?
金舜炯:我刚来到中国学习时,经常听到有人说“要了解中国,必须了解中国两会”,因此我也深入研究了中国两会。我认为中国两会是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很好方式,也是中国式民主的具体体现,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也是读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窗口。中国两会是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广聚共识,意义重大。
(来源:检察日报·两会特别报道·要闻版 记者:史兆琨 见习记者:高可 统筹、图片:张庚磊 视频:韩云峰 路纪臣)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31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