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跪着的姿势久了,连看到别人站着,都会觉得不可思议。这句话用来形容有些人骨子里的“奴才思维”,真的很贴切。
书上讲“仓廪足而知礼节”、“经济基础决定在外的话语权”。我们的物质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可是在精神层面,似乎又不相匹配。
就拿之前很火热的“上海车展冰淇淋事件”来说,国内市场是外国企业的重要客源;然而我们却依旧得不到平等的尊重。有时候也别怪人家区别对待,“家里人”首先也没做到位。
心细的家长会发现,高校里来自海外的面孔越来越多了。无论是清北等顶级高校,还是普通的末流大学,几乎都有外籍留学生。
可同样是出国学习,待遇可真不一样。我们的学生首先要在语言上达标,耗费大量时间和学费,掌握好外语技能,才可以通过海外正规大学。
而且学费按照当地标准来,住宿、吃饭这种事,也需自行解决。很多同学到外面,必须半工半读,赚点生活费。可换成他们来中国留学,我们的友好度别提多高了。
笔者的粉丝可能记得,之前西安某大学的外籍生就曾直言,是因为来这里免学费才“退而求其次”;而且根据汉语成绩,还可以每月拿到500元至5000元的生活补助。
其实这种事在高校里并不稀奇,除了学费减免、高额补助、优厚的奖学金,在其他很多层面,学校也对外籍留学生非常优待。
为避免他们“想家”,有的大学在食堂设有海外风味档口;并且把环境最好的宿舍楼给留学生住。普通同学的吹风筒被发现要没收,留学生的寝室却配有小厨房。
或许是我们的格局不够大,很纳闷高校负责这方面事宜的管理者,是如何心安地进行区别对待的。河北大学的一位本科生,对此早有深刻的认知。
他很清楚,国内生源跟外籍学生有“同等地位”,是不可能的。但他们校区的留学生,实在令很多人难以忍受。因为这些同学常在深夜不按时关灯,还伴随着尖叫、大声唱歌。
如果勉强解释为“老外性格豪爽”也罢,在学生宿舍内蹦迪到凌晨,这就太过分了吧。或许人家即使不学习,最后也能拿到学位。可中国大学生还要休息啊。
他前去河北大学的网上进行反馈,希望老师能管理一下。“我们清楚自己的地位”,这位同学不敢奢望“一视同仁”,只能“请求”留学生别太过分。字里行间透着深深的无奈。
现在才发现,敢于退出国际排名的高校,很有风骨
有的家长可能还不太理解,这都什么年代了,又不是留着辫子,至于如此卑微吗?同在一所大学里学习,并且是“我们的地盘”,凭啥让外籍留学生处处受优待呢。
可现实里,很多大学确实存在类似的情况,二本也好、985强校也罢,并不会因为高校层次好,就能做到将外籍生源和国内生源统一平等地对待。
有内部人士说出原因,这是因为高校的留学生数量多,会涉及到上面的一些优惠政策,对于评选或申请经费支持等事宜,有很大帮助。
而且,涉及到国际排名的话,海外机构也会根据外籍生源的比例,来评价高校的影响力和活跃指数。
这才发现,原来有个别名校决定退出国际排名,不在这个问题上花费太多精力,不一定是“躺平”;而是有风骨的表现。
过分相信所谓的“高校排名”,不管国内还是世界排名,其实都未必精准地体现出大学真正的实力和对学生教书育人的价值。
认为外籍学生素质高,本身就很天真
如果说高校一些行为是基于利益,那么有些普通人“谄媚”的姿态,却未必直接跟好处挂钩;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发的执念。
就比如上海的冰激凌女员工,其实给老外拿冷饮吃,自己并不能得到小费;但她们那种兴奋,却展现出心里对外籍人的仰望。
有人认为高校里的留学生,素质普遍比国内的生源高,这也很天真。外籍学生也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姿态,甚至更容易出现“慕强欺弱”的行为。可以很肯定地说,有些留学生能如此张扬和“自信”,也跟在学校里经常受到额外照顾有关。
话题:你认为高校为何要进行区别对待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10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