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空军icon司令的儿子,无偿资助中国学生留学,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自己所资助过的学生,学成后必须回中国!一个土生土长的法国人,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为呢?
他的名字叫让·德·米里拜尔,从小出生在法国的富人家庭,从小衣食无忧的他并没有养成好吃懒做的坏习惯,反而,米里拜尔非常同情那些贫穷家的孩子,他在小时候就经常纠结路上的穷孩子。
米里拜尔博士毕业后,他主动申请到了非常贫瘠的非洲支教,他在那里发现了中国的影子,当时的中国同样也非常贫穷,所以米里拜尔非常不理解,中国的境地虽然比非洲好很多,但是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仍然不足,为什么中国还是选择帮助他们呢?
揣着这个疑问,米里拜尔抵达了中国香港,他在中国香港一所大学里面任教,在香港教学一段时间后,米里拜尔又来到了西安,当他来到西安后,发现中国人在生活上确实非常困难。
这所大学里面,很多法语老师的口语都非常不标准,这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听过正宗的法语,学校里面连一个录音机都没有。
米里拜尔发现这个情况之后,自掏腰包,从香港那边买来了十几台的录音机供老师们教学的时候使用。
米里拜尔作为法国第一批中法交流的专家,57岁来到了西安教学,一直干到了65岁退休,这七年间,米里拜尔本应该拿着法国政府给的工资以及中国给的工资,一共两份工资。
可是米里拜尔却拒绝了中国这边的工资,他觉得学校应该好好利用这些钱,多多改善学校的建设,就算是法国政府给的钱,米里拜尔也丝毫没有浪费。
米里拜尔用这些年资助着学校里面的贫困学生,让他们毫无顾虑的去法国留学,但是他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这些学生学成之后,必须回到中国,为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有很多人都问米里拜尔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呢?他说:“当年自己在非洲支教,非洲非常贫瘠,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给非洲提供贷款,有些很富裕很发达的国家贷款都有利息,但只有中国不要。”
米里拜尔觉得毛主席提出的“为人民服务icon”这一观点非常好,他觉得中国一定会崛起,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米里拜尔在退休之后,并没有回到法国,而是继续呆在中国,他觉得中国的文化非常深奥,他一边研究着中国文化,一边积极地促进着中法之间的交流。
他还有很多的朋友,无论是法国的还是中国的,每逢春节的时候,米里拜尔就受到了很多人的邀请,而他每年都会轮流的去朋友的家中过年。
面对着那些法国的朋友,无论米里拜尔多年迈,他从会亲自带领着他们逛西安的景点,有的时候一年甚至要跑十几趟,但米里拜尔总是乐此不疲。
1994年,为了表彰米里拜尔为中法建交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法国驻华大使亲自赶到西安,代表法国总统将一枚拿破仑勋章授予米里拜尔,这枚勋章代表着法国最高的荣誉勋章。
之后,米里拜尔也是把这枚勋章捐献给了西安外国语大学icon,他希望这枚勋章像中法关系一样,永远流传。1997年,米里拜尔获得了陕西第一个中国永久居住证。
米里拜尔把自己的工资全部捐献给了那些贫困学生,这也导致他的生活变得非常节俭,米里拜尔的家中除了书和几个旧家具外,其余的就是朋友送的兵马俑icon、大雁塔这种的工艺品。
而在米里拜尔的万年里,一直都是他曾经资助的学生来照顾他的生活,张成已经毕业了十几年了,但是他一直没有忘记米里拜尔对他的资助,所以在这些年里一直都是他和朋友照顾米里拜尔的。
张成还向记者展示了米里拜尔的针线包,这个针线包非常破旧,具有年代感,张成表示,米里拜尔非常简谱,衣服和袜子破的洞都是自己缝补的。
米里拜尔身体好的时候,只吃一些面包、奶酪,他不想麻烦别人总是自己做饭,价格便宜的方便面也是米里拜尔生活中的必需品。
2015年,这个被称为“中国好人”的法籍老人让·德·米里拜尔与世长辞,享年96岁。米里拜尔的很多朋友都不远万里的赶到这里,只为了见他最后一面。
而米里拜尔最后的遗愿就是将遗体捐献给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米里拜尔的行为早就超过了国籍的分划,他的精神一直在影响着西安的学子们,即使他去世了,但是他的故事将会在中国渊源流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12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