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老一辈革命家,大多都是高学历人才。
甚至,很多都曾出国留学。
其中,陈毅、邓小平、聂荣臻等人留学法国,周恩来和朱德也是去了欧洲。
但在赴欧洲的留学生里,周恩来是核心中的核心,这是为什么,仅仅是长得帅吗?
当然不是,周恩来能成为核心,有如下几个原因。
1、周恩来无需在欧洲的工厂干活,不为生计发愁
赴欧留学那些革命家,年轻时,大多都是因为“勤工俭学”而远渡重洋的。
也就是说,这些人去了之后,一边要上学,一边要打工,否则,连自己都养不活。
我们不说其他人,就单单说邓小平,在法国的轧钢厂干过活,也在一家法国的橡胶厂干过活,后来,还是一边打工,一边投身到编辑《赤光》刊物中。
陈毅和聂荣臻虽然也曾积极投入在法国的学生运动,但本质上,还是边打工、边学习、边革命的状态。
作为一个组织的核心人物,兼职一定是做不好的,精力完全不允许。
而周恩来,不用为生计发愁,他先是去了英国,后来去了法国,也曾在德国柏林生活。
周恩来没有到法国或德国的工厂干活,他的收入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天津南开大学严修先生的公费资助,二是天津《益世报》聘请他为在欧洲的通讯员,如此,周恩来仅仅靠稿费就可以维持生计。
周恩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他在后面的大放光彩,因为他会把更多时间用在组织建设、社会调查上。
所以,工作和生活方式,是导致周恩来后来威信很高的原因之一。
2、周恩来早早入了党,这是一个成为核心必备的条件
1921年年初,经张申府和刘清扬介绍,周恩来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申府此人看似不出名,实则非常厉害,入党时间在中国可以排在前三位。
“张”就是中国革命的先驱人物之一。
在张申府等人的努力下,1921年初,旅法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1922年初,旅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
1921年,在巴黎的法国学生,碰到了大问题,因为补助减少,又没有合适的工作,这导致很多学生上街游行,其中,蔡和森等人非常踊跃。
而陈毅、李立三等人因为在法国巴黎参加学生运动,最后被遣送回国。
留在欧洲的青年分为两类,一是,一边打工一边参加各种活动的青年,比如邓小平等人;还有一类,是希望能够得到更多补贴进行学习生活的。
注定,后者没有前途,因为法国不可能长期解决学生的工作和生活问题。
当时,有些人认为应该建立一个广泛的青年组织,其中有两位非常出众,一位是赵世炎,另一位就是周恩来。
李富春的爱人蔡畅后来回忆道:恩来和世炎全身都是聪明。
1922年六月,旅欧青年中的一个重要组织诞生了,当时的名字叫“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赵世炎担任书记,周恩来主管宣传。
第二年又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
这么一个组织,将在法国、德国、比利时的有志之士们团结了起来。
1922年下半年,一个来自中国的大叔找到了周恩来,口口声声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对于这个人,周恩来是陌生的,但经过了解和考察后,张申府和周恩来做了介绍人,同意此人入党。这就是后来的红军创建者之一:朱德。
随着组织的影响力加大,寻求进步的青年越来越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数也逐年在增加,包括聂荣臻等人。(聂帅是在1923年春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
1923年的一次“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会议,聂荣臻也参加了,他回忆道:周恩来待人亲切,讲话精辟,思路敏捷,朝气蓬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赵世炎等人去了苏联,于是,周恩来担任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书记,成为了组织的绝对核心。
3、周恩来能力太过出众
周恩来不是最早去欧洲的,陈毅、聂荣臻、邓小平、李富春、蔡畅等人去得更早。
但是,周恩来对共产主义早有了解,在日本留学时就关注过。到英国后又仔细研究分析过罢工运动,以及资本主义的体制,并写了很多相关的分析文章。
因此,周恩来从英国到了法国后,就坚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声称这是自己终生的信仰。
不得不说,周恩来格局很大,眼光很远,思考很有深度。
余下的时间里,在负责组织活动时,周恩来表现出了非常好的协调和管理能力,不仅和各方关系不错,而且很能影响周边的人。
比如邓小平,比如朱德,都深受周恩来影响。
邓小平将周恩来当大哥看待,他加入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做了很多宣传工作,并在共产主义周刊《赤光》做编辑,和周恩来亲密合作,后来还被人们称为“油印博士”。
1924年,邓小平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员。
回国后,邓小平对周恩来这位大哥也是无比尊重。
周恩来去世后,一度,有人提议王洪文念悼词,被叶剑英等人反对,在他们看来,只有陪伴周恩来很久很久的邓小平,才有那个资格。
周恩来这边将旅欧的组织搞得如火如荼,那边,国民党人也发现了周恩来突出的能力,让周恩来负责国民党分布在巴黎的筹备,而且点名的人是“孙中山”。
可见,周恩来名声在外,其能力是各方都认可的。
一个协调能力突出,思维、口才、文笔绝佳且相貌不凡的人,谁可以忽略?他注定就是一位影响他人的领导,成为旅欧中共组织的核心人物,完全在情理之中。
旅欧期间的周恩来,比邓小平更成熟,比聂荣臻更有才华,比朱德去的更早,这些都注定了,他在旅欧期间能成为组织的核心人物。
1924年回国后,周恩来就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可见各方对其能力的认可,孙中山尤其看重周恩来。
综合来看,周恩来的综合素质、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以及对组织和信仰的积极态度,注定了他就是旅欧核心之一,也注定了他的人生将不平凡。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12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