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好 的 挽 救 就 是 预 防
应急说
据青岛市公安局黄岛分局报道,近日,青岛出现一种新型诈骗,这类骗局专门针对留学生,应急君提醒:警惕骗局,防止上当。
据青岛市公安局黄岛分局报道,近日,青岛出现一种新型诈骗,这类骗局专门针对留学生。原文如下:
近日,青岛市公安局黄岛分局反诈中心接到一名市民的电话,称其女儿遇到了一种新型诈骗,这类骗局专门针对留学生,她希望能够通过警方的宣传,让更多人知道这种骗局,防止上当。
据这位市民说,5月12日,其女儿小张多次接到号码为“+86 96110”和“+86(10)96110”的来电,对方自称“民警”,并说是“反诈专员”,其总部在国外的“反诈中心”发现小张涉及一起案件,要求她将全部资金转入“安全账户”中接受审查,否则将影响征信。小张在假期回国时,曾接受过民警反诈宣传,她意识到这是骗局,立即挂断了骗子的电话。
让小张感到不安的是,骗子说出的信息都符合她的情况,她担心自己的家人也接到诈骗电话,立即打电话将情况告诉了母亲。小张的母亲表示她没有接到可疑的电话,同时她考虑在国外留学的人员不少,如果这些留学生接到诈骗电话,说不定有人会上当,她希望警方通过宣传揭露骗子的新手段。
黄岛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反诈中心民警分析,小张遭遇的是“冒充公检法诈骗”,不过这类骗局主要针对国内人员,留学生反映在国外接到此类诈骗电话,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民警提醒,诈骗分子利用GOIP或者VOIP等设备进行转换,将境外电话号码伪装成任意国内电话号码迷惑受害人。
“冒充公检法诈骗”是常见骗局,请市民群众提高警惕,公检法机关在执法办案中,不会使用电话方式对所谓的涉嫌犯罪等问题进行调查,更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接到此类电话要立即挂断,不要相信骗子的谎言。市民群众接到疑似诈骗电话,可以拨打110或者96110进行咨询,也可以到就近的派出所向民警咨询。
公检法机关
不会电话告知你犯罪!
没有安全账户!
不会要求转账!
以上诈骗套路虽“换上新衣”
实则“换汤不换药”
诈骗套路
1、骗取信任
骗子通过非法渠道取得受害人信息,准确说出受害人的身份证号、住址,同时使用技术手段将来电号码仿冒为驻外使领馆电话号码,获取受害人初步信任。
2、威胁恐吓
骗子利用留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接触反诈宣传较少等弱点,以“身份证被冒用”“卷入刑事案件”等为由,要求配合调查,并让其保密。为了使骗局更加逼真,骗子会通过虚设政法机关官网,给受害人发送“通缉令”“逮捕令”。
3、转账汇款
骗子要求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号、密码或将资金转入所谓“安全账户”以“自证清白”。有的骗子则要求受害人下载视频会议APP,开启屏幕共享功能,伺机窃取验证码。
(点击观看视频)
警方提醒
1
公安机关绝对不会通过电话办案,也从未设立过任何所谓的安全账户,市民如接到此类电话请立即挂断。
2
中国驻外使领馆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当事人领取包裹、信函,也不会为当事人转接国内公检法机关电话进一步联系,更不会索要账户信息及密码、要求转账或汇款等。
3
作为中国公民的留学生,无论身处世界哪个角落,如遇紧急情况,均可第一时间联系使领馆或拨打外交部呼叫中心热线12308寻求保护和协助;学生父母若收到威胁勒索类电话、短信,一定要冷静应对,及时拨打110报警求助。
除此之外
下面这份留学生反诈骗指南
请您仔细阅读
冒充使领馆、国内“公检法”工作人员诈骗
诈骗分子往往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留学生的联系方式,再通过技术手段,将号码伪造成使领馆公开的电话号码,冒充使领馆工作人员联系留学生。在获取其信任后,以有重要文件需领取、被限制出入境等理由,骗取其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再通过这些信息将其账户内的钱财转走。或冒充国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称留学生涉嫌“洗钱”“诈骗”等刑事犯罪,若不配合调查,可能会被抓坐牢甚至被遣返回国,以此为威胁,欺骗留学生向所谓的“安全账户”进行转账汇款。
警方提醒
在遇到自称使领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动联系自己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应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进行核实。切记,凡是要求转账进行资金核查的,都是诈骗!
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作为留学生,有诸多如购票、货币兑换、合租、办理护照、签证、旅行证和公证认证等需求,诈骗分子往往以“中介”身份,甚至有自称是“使领馆指定中介”,与工作人员熟悉或者有一定关系,能够帮助快速购票或办理证件、手续,并与有此类需求的留学生假意达成协议,要求先行支付钱款,后以转款备注不能识别等理由,要求重新支付钱款,或编造其他各种理由要求其向指定账户转账汇款,在骗取钱财后将受害人删除拉黑。
警方提醒
对于各类中介,购买物品和服务前一定要先行查询、辨别资质,使领馆不会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为指定代办机构,护照、旅行证和公证业务也不接受他人代办。独自留学在外,不要因为对方自称是“同胞”而放松警惕,涉及个人人身安全及钱财的事情,务必通过正规渠道办理或购买。
冒充客服类诈骗
身在异乡,很多留学生会与国内家人相互邮寄物品来传达思念之情,此时,诈骗分子会冒充“电商、物流客服”,以购买的物品出现质量问题、物品在海关被扣押或中途损坏可以进行理赔等理由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并要求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银行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从而直接完成盗刷,或者以受害人个人信息输入错误账户被冻结为由,提出交纳保证金的要求,诱导受害人进一步转账汇款。
警方提醒
对于电商或物流客服主动联系时务必提高警惕,应该在原购物平台联系官方客服进行沟通确认,不要轻易提供密码、验证码,更不要轻易转账给他人。
“虚拟绑架”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技术手段冒用中国使领馆或警方的电话号码致电中国留学生,使当事人相信自己与犯罪案件有关或身份被盗用,需要支付费用才能避免被起诉、逮捕或驱逐出境。但是没有钱、钱不够怎么办?诈骗分子便出谋划策,说服当事人伪造自己被绑架,向家人索取“赎金”来支付所需费用。此时当事人正处于极度恐惧状态,便按照诈骗分子的指示,离开住所,拍摄自己被捆绑、殴打、向家长哭诉要求解救的图片或视频,并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就在当事人“失联”期间,诈骗分子又冒用当事人微信或手机联系其家长,谎称孩子被“绑架”,并发送事先拍录好的图片或视频佐证,向家长骗取巨额“赎金”。由于诈骗分子能准确告知孩子的隐私信息,有相关图片、视频为证,且联系不上孩子,家长往往信以为真,从而造成财产损失。
警方提醒
提醒广大留学生家长,接到声称孩子被绑架的电话或图片视频,一定要保持冷静,通过正规渠道向警方、使领馆或孩子所在学校了解情况、寻求帮助,以免上当受骗。
留学生求职类诈骗
每到毕业季,很多留学生都为找工作而烦恼,诈骗分子便抓住求职者渴求就业的心态乘机行骗。一是假冒中介公司以介绍工作为名收取费用,然后编造各种理由拒绝聘用或者直接将受害人删除拉黑;二是在各大网站张贴钓鱼招聘信息,利用求职心切的心理,要求应聘者以QQ、微信等社交账号的用户名、密码登录其提供的钓鱼网站,从而盗取应聘者的社交账号,之后冒充应聘者向其通讯录好友进行诈骗,获取金钱利益。
警方提醒
毕业求职,应选择到正规的人才市场和信誉度高的招聘网站应聘。凡是附加了报名费、考试费等条件的招聘,一定要提高警惕;务必保护好个人信息,切勿轻易对外透露个人身份和财务信息。
来源:黄岛公安、公安部刑侦局、 国家反诈中心、佛山市公安局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12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