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从整体上来看,清朝一直是闭关锁国,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列强们的坚船利炮敲开了国门。
受尽屈辱的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一部分有识之士,如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员,发现了中外的差距之所之越来越大,就是因为国人的固步自封,于是,清廷才有了派人赴欧美等国留学的计划。
1872年清政府往美国派留学生,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批留学生,他们的年龄都不大,挑选的是10岁到16岁的幼童出国。根据当时的洋务需求,学生主要学习科技、工程等办洋务急需的学科。
留美学生
当时人认为出洋留学吉凶难测,所以,最早的留学生全是平民子弟,没有皇室官僚子弟。幼童留美,原计划时限为15年,不料1881年清政府下令撤回全体留学生。这一事件史称“留美幼童公案”。
就这样,幼童留美仍被称为开了近代官派留学教育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留学教育的里程碑。
詹天佑
尽管如此,出国留学也没有白费,因为这些归国留学生,大多数都学有所成。他们中有“中国铁路之父”的詹天佑、中国第一批矿业工程师邝荣光等,更多则成为军界、学界、商界的人才。
甲午觉悟
甲午战争(1894年)之后,国人的留学热才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因为清廷规定,学成归国的留学生能过考试可以授予举人身份,并按专业安排工作。
但是,当时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许多有志青年都选择去日本留学,这一点颇让人费解。
日本遣唐使
其一,从感情上说,唐代时是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来中国学习,现在师生却掉了个儿,国人的自尊上多少是有些过不去的“坎儿”。
其二,日本其实只是个二道贩子,他们所谓的先进技术与治国理念,也是不久前才从西方国家学来的,含金量明显低于欧美诸国。
青年鲁迅
即使如此,大批中青年还是前赴后继地东渡赴日。比如鲁迅、郭沫若等我国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都是有着留日经历的。
他们之所以选择日本而不是欧美,想来有如下几个原因:
其一是去日本不用签证,少了许多出国手续上的麻烦,只需一张船票就可以乘风破浪济沧海。
而且,到日本的船票也便宜,到横滨最贵的头等舱不过五十四银元,到长崎最便宜的三等舱才六银元。
留日名人张断(右三)
其二是留日的学费非常便宜,一般富裕点的家庭就可以承担得起。
当时,留学欧美的学费,就以官派的留美学童为例,他们中少的一年七八百两银子,多的一年有两千两。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留日学生
那时的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呢?当时一个鸡蛋值两枚“当十钱”,即二十文,一两银可以买七八十个鸡蛋。
比如,当年,齐如山(戏曲理论家)和三个朋友吃一顿便饭不过二十枚铜元,约合七分之一两银。
以购买力计算,那时的一两银子至少相当于2009年的300元。
齐如山(中)与梅兰芳(左)等人的合影
这样算来,一个留学欧美的中国学生一年一千二百两银子,相当于36万元。不是每个家庭一年都能拿出这样一大笔钱的。
而到日本则不同,学费相对于欧美要便宜不是一点半点——一年十七两银子就能搞定。
早稻田大学毕业证
以日本当时最著名的私立大学早稻田大学为例,1905年的《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章程》记载,专为中国人设的“清国留学生部”预科学费为每年日银三十六元,本科学费是日银四十八元。
如果继续上“大学高等预科”和“大学部”,清朝留学生与日本学生缴同样学费,各分三期,高等预科总计日银三十七元五,大学部日银三十三元。
当时,日银两元相当于华银一元,即七钱白银。也就是说,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的学费,最贵也不过每年十七两银子!
留日学生
其三是留日学生回国后,与欧美留学生享受同样的待遇。
投入低,回报又不差,除了公款,谁还要大老远地跑到欧美啊。
(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12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