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的“染色”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黑人却甚少出现在地域广阔的俄罗斯,俄罗斯也曾“众生平等”的接纳过数十万黑人,但是最终严格控制入境黑人人口,这其中可是有着“惨痛”的历史教训。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大陆涌现独立潮,这些国家在联合国都拥有重要的一票,自然成为各国争取的对象,当时的超级大国苏联也不例外,在这样的背景下,赫鲁晓夫决定扩大同非洲的文化交流,培养更多的第三世界的留学生,到了六十年代末,苏联是吸引黑非洲留学生最多的国家,甚至超过美国,冷战时期,美国国内白人和黑人处于非常紧张的关系中,美苏在这期间各个方面都较着劲,苏联也为了彰显“种族平等”的理念,招呼黑人前来苏联学习,就这样,1949-1991年大约有40万非洲学生在苏联留学。
来到苏联的黑人留学生,每个月都可以领到90卢布的补贴,卢布在当时可比美元币值高多了,就算是首都莫斯科的老百姓平均收入都不到90卢布,而这些黑人留学生拿着苏联政府的补贴,不仅随意消费,还与当地人打架滋事,更是经常与苏联妹子搞“露水情缘”。由于当时的苏联还处于二战痛失大量青壮年的恢复阶段,狼少肉多,有不少苏联女孩就向黑人投怀送抱。同时,苏联处于统战的需求,引进的非洲留学生良莠不齐,很多黑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刚从原始部落来到大城市,在文明的花花世界释放自己的原始野性,这引起了当地人极大的不满。
如今的法国黑人占比已经超过30%了,要从高卢雄鸡变成“乌鸡”了,俄罗斯不禁感慨,幸亏自己觉醒的比较早,限制黑人随意入境。
冷战时期,苏联引入的黑人留学生,免费上学,领着不菲的补贴,还引诱苏联妹子投怀入抱,他们却得鱼忘筌(quan),生活上大手大脚,不学无术,有些黑人留学生甚至同时交往几名苏联女学生,也出现了一批混血遗弃儿的出现。在1960年,黑人留学生要求苏联政府允许他们成立独立学生会,得到否定后,直接游街抗议,苏联只好将示威的四个骨干成员驱逐出境,没想到驱逐后的黑人在西方媒体上,把苏联黑的体无完肤,夸大自己在苏联受到的歧视,让苏联颜面尽失。官方还要顾及面子,可战斗民族的老百姓不愿意惯他们毛病,到最后,苏联的司机、服务员都开始拒绝为黑人服务,并且辱骂与黑人交往的苏联女学生低贱。同时,黑人留学生也不断去大使馆投诉当地人种族歧视。
这些黑人学生从热带的非洲来到冰天雪地的异国他乡,气候、饮食、生活习惯难以适应,也能理解,不过苏方慷慨大方却无法满足他们的欲望,他们反而觉得,苏联虽然是个超级大国,但是工业上粗大壮,轻工业上小蛮腰,物资水平不高,没什么娱乐场所,远不如西欧、美国等。这让醉心于爵士乐、惯于享乐的黑人很不爽。
一时间“黑命贵”的雏形,差点就要在苏联形成气候,所以,双方的矛盾日益突出。
黑人留学生和苏联的矛盾点燃了一根引线,关于“种族矛盾”的雷最终在1963年引爆。
1963年的12月,一名加纳留学生死在了郊区,引发了黑留学生不满,他们压根不相信同胞是因为醉酒冻死在街头的,誓要讨个说法,于是五百多名黑人留学生涌到了莫斯科红场,爆发大的示威游行。当时官方为了面子,强颜欢笑的接见黑人留学生的代表,毕竟在苏联本土,这一类的抗议活动一向极少。可民间的不满达到了顶峰,大骂这些黑人留学生就是“白眼狼”。
西方媒体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争相采访游行黑人留学生,没想到,他们面对西方镜头大肆讨伐苏联政府的“种族歧视”,负面效应在西方世界席卷而来,苏联正在上演“农夫与蛇”,可把苏联气坏了。耗费巨资却带来这样尴尬不堪的局面,于是,苏联立刻取消了“黑人学生会组织”,并且加强对黑人留学生的监管,黑人留学生超国民待遇就此结束,而来自民间的敌意已经形成,大部分黑人留学生在苏联待不下去,纷纷离开苏联,剩下的也只能夹起尾巴好好学习,不敢在肆意妄为。
双方的芥蒂就此埋下,所以今天的俄罗斯,即使有少数黑人,想要立足也比较难。
自沙俄时代,这片广袤的土地就有黑人,一代文豪普希金的外祖父,就是出生在现在的埃塞俄比亚。普希金家族可是用了五代才从外貌上看不出黑人血统,不过,苏联与黑人留学生从“蜜月期”走向“离婚”的故事,也算给了我们很好的经验教训。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1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