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不后悔留在美国!”当年的上海“高考状元”袁钧瑛,公派留学美国后直接表示拒绝回到国内,后来连国籍都改了,结果到老了却想回到中国,引来全网抨击。
但是了解到了她的事迹之后,没有一个人不对她竖起大拇指。
袁钧瑛,一名出生于上海的女性科学家,她于1958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袁钧瑛从小聪慧过人,对学习充满热情,小学和中学阶段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然而,在她10岁那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她的家庭遭受了巨大打击,几位老人相继离世,父母也失去了工作。袁钧瑛被迫退学,和母亲相依为命,成为纺织工人。
几年后,高考恢复,袁钧瑛凭借过人的智慧作为第一批高考生参加考试,并以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生物系,专业学习生物化学。
大学毕业后,袁钧瑛继续攻读研究生,由于出色的学习成绩,她获得了1982年的公费赴美留学机会,来到了美国最顶尖的哈佛大学深造。
在哈佛大学,袁钧瑛展开了她漫长的求知之路。起初,由于两国的科研环境差异和种族等方面的障碍,袁钧瑛的学习进程比较艰难。
但在导师罗伯特教授的悉心指导下,袁钧瑛最终在1989年获得了哈佛大学的神经学博士学位。获得学位后,袁钧瑛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她的科研生涯从此开启。
1989年,袁钧瑛完成博士学位后,她面临着一个重大选择——回国还是留在美国。这年,她和其他留学生一样收到了中国政府的回国邀请。
回国的话,意味着离开先进的研究环境和资源,自己的科研项目可能会受到影响;留在美国的话,不仅可以继续工作,还有机会升任教授,并在导师的帮助下取得更大的成就。
考虑到这些因素,袁钧瑛最终选择留在美国深造,并加入了美国国籍。这一决定,使她能够继续在美国顶尖高校进行科研工作,几年后成为哈佛大学教授。
而加入美国国籍,也使她能够更加专注于科研,无需频繁处理签证等相关问题。
尽管如此,袁钧瑛对祖国的思念并未减弱。她选择加入美国国籍,主要还是出于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希望在更为宽松的环境下发挥自己的才华。
随着年龄的增长,袁钧瑛开始更加珍视家人和故乡。为弥补当初留美的遗憾,她开始频繁回国访问,担任客座教授,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国内的学生。
袁钧瑛选择留美并加入美国国籍的决定,在国内引起了褒贬不一的评价。一部分人认为,袁钧瑛有机会长期回国任教,能够促进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因而希望她能回国发挥所长。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当初公费留学却不回国,反而改为美国国籍,属于“忘恩负义”的行为,不应该回国任教。
面对各种评价,袁钧瑛本人并未过多理会。在她看来,自己的一生都在为促进两国的生命科学交流与合作付出努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她始终没有停止在美中两国之间的奔走,把自己的知识和资源带给两地的学生。
事实上,袁钧瑛通过多年来在两国的教学和学术交流,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
在美国,她开拓性研究促使该国在细胞生物学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中国,她带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培养出众多学生,推动我国生命科学的进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13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