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9年,中央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来信,信件的署名是一个叫孔东梅的人。这个人的来历可不一般,这封信也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孔东梅
一些工作时间比较短的人比较好奇,于是便向有资历的领导询问了一下这个人到底是谁。那位领导说:“这个孔冬梅,是毛主席长女李敏的小女儿,也就是毛主席的孙女。”
知道孔冬梅的身份以后,不知情的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毛主席的后代写给中央的一封信,可是这封信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毛主席后代
孔东梅在写这封信之前,是经历过深思熟虑的。此时她的处境十分地艰难,要不是被逼无奈,她也不会擅自决定给中央写信。
因为毛主席传承下来的家风,也影响到了孔东梅这一代人。就连李敏也时常地教育她,不可以用毛主席的身份,去给中央和政府添麻烦。
但是从孔东梅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要沾染毛主席身上的光环。
因为孔冬梅的嘴角边,也长了一颗痣,只是和毛主席嘴角边痣的方向相反。而孔冬梅嘴角边的这颗痣,也让他从小就被称作和毛主席最像的一位亲属。
在孔东梅的身上,毛主席还留下过一个遗憾,那就是他没能亲手抱过他这位外孙女。毛主席也只是在李敏给他寄过来的照片上,见过孔东梅的样子。
说起来孔东梅这个名字,也是毛主席亲自给取的。东这个名字取自毛主席的名字里,而梅这个字,取自毛主席所喜爱的梅花中。
在1972年的时候,孔东梅出生在上海徐汇区湖南路的家中,在她出生的时候,也惹上了一个麻烦。
当时李敏一家人正处在一个动荡的时期,生活十分困难,不仅经济上周转不开,一家人的工作也十分辛苦。
这个时候要诞生的小生命,无疑会给这个家庭带来很多的负担。为此,刚怀孕的李敏一直在想,能不能不生这个孩子。
李敏在私下里还问过自己的父亲毛主席,眼下局势动荡,家庭生活也十分艰难,养一个孩子恐怕很麻烦,她向毛主席透露出了不想要这个孩子的想法。
毛主席得知以后,十分坚决地否认了李敏的想法,并且鼓励她,不要害怕眼前的困难,孩子一定要生下来。
毛主席说:“困难只是一时的,不应该就这样否认了一个小生命的存在,不管以后会发生多少的事情,这个孩子也不能不要。”
在这种情况下,李敏也下定了生下这个孩子的决心。可以不客气地说,要不是有毛主席说的话,恐怕孔东梅真的不会降临在这个世界上。
可惜,在孔东梅4岁的时候,伟人毛主席便去世了,祖孙二人并没有见过一次面。
由于孔东梅长得和毛主席很像,他从小便被堆满了毛主席孙女的光环,但孔东梅是比较抗拒这个身份的。
但这并不是因为,她对毛主席的身份不予认同,而是因为它继承了毛主席要强的性格,她不希望自己是一个带着爷爷毛主席光环长大的女子。
在这种生活背景下,孔冬梅靠着自己的努力学习,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私下的生活中,他非常喜爱研究历史和文学,这点与毛主席的爱好也有些相同。
孔东梅对中国古典文物十分感兴趣,尤其是笔墨纸画一类的东西,在上大学的时候,她还幻想过自己以后的生活。
她并不想像毛主席以及父亲和母亲一样,做一个纯正的“红色后代”。孔东梅想要自己开一个书店,养一只小猫,没事看看书,喝喝咖啡,过自己喜欢的休闲生活。
这个思想理念,是比较符合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的。不过孔东梅并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因为她的长相,和身份背景,还是无形之中给他带来了不少的影响。
在生活中,她也刻意隐藏自己的身份,从来不提与毛主席的关系。为了不过上和祖辈们一样的生活,在毕业以后,他还直接去了一家保险公司,想要从事一个不一样的工作。
写信的缘由
1996年毕业的孔东梅,隐瞒身份来到了一家保险公司进行工作,在工作中她十分努力,优异的表现也获得了同事和领导们的认可。
孔东梅
但是工作近一年的时间后,她的身份渐渐被同事们知道了,因此她的生活又受到了一些影响。
孔东梅思来想去,还是准备换一个地方重新开始,她想找一个没人会关注她身份的地方。
于是,在1997年的时候,孔东梅和家人商议后,便独自前往美国进行求学。但是美国的生活并没有她想象得那么容易,最开始找住的地方,孔东梅便几经周折。
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因为生活问题,以及求学不方便的种种原因,她多次进行搬家,还住过便宜的旅馆。
在美国的生活中,孔东梅失去了毛主席外孙女的光环,这也让他的生活安静了许多。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孔东梅过起了喜忧参半的生活。
只注重个人利益的美国大环境,也不会过多关注一个中国人的私下生活。虽然生活安静了不少,但是孔东梅在语言和生活习惯上与美国差异太大,早年间她过得还是十分孤独。
对她来说,当时最大的安慰就是抽时间能和母亲通一个电话。不过长途电话实在是太贵了,一周的时间,孔东梅也只舍得和母亲通上一次电话。
在电话中,母亲李敏经常关心她的身体状况,问她过得好不好,从来不会询问孔东梅到底赚了多少钱,取得了多大的成就。
这也让身在异乡的孔东梅,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母亲对于她深沉的爱,这让孔东梅渐渐地懂事了很多。
孔东梅顶住了独自在美国生活的压力,凭借她的努力,在1999年的时候,成功考取了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在这所学校中就读硕士学位。
但是这个好消息并没有让孔东梅多么开心,在她回家报喜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令人悲伤的事。
孔东梅的父亲孔令华,在1999年因故去世了,伤心不已的李敏也大病了一场,直接躺在了床上。而孔东梅的哥哥孔继宁还在海外进行工作,一时间根本没办法回来。
从小在父母照顾下长大的孔东梅,在一夜之间,便感觉到了责任的沉重,所有的事情都落在了她的身上,这让她感觉难以承受。
孔东梅的家庭过得并不富裕,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更让他们的经济条件一落千丈,连给母亲李敏看病的钱都拿不出来了。
在这种条件下,孔东梅用了一个几乎没有办法的办法,那就是写信向中央求助。
李敏、孔令华、孔冬梅
写这封信的时候,她下笔写的每一个字都十分艰难,因为父母告诉过她,不能麻烦中央政府,不能借助身份的光环。
可是,此时的孔东梅已经无路可走了。最后,她下了决心,将这封信寄了出去,这也是她第一次,主动表明了自己是毛主席的孙女。
信寄出去以后,孔东梅感觉每一分钟都十分漫长,她有些期待,又有些害怕。她希望能得到中央政府的帮助,又害怕上面的领导会无视她的请求。
毕竟伟人毛主席已经去世很多年了,她也从来没有和中央有过什么联系,这封信很可能就会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没想到,没过多久,孔东梅便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一位“爷爷辈”的人打来的,他详细地询问了孔东梅现在的情况,咨询了他到底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忙。
孔东梅与母亲李敏
孔东梅详细地说了父亲和母亲的事情以后,这位老人便转达了中央的意思。他告诉孔东梅放心,所有的问题,都由他们来安排和解决。
重新的认识
就这样,中央处理和李敏住院的事,甚至把他们医疗报销,以及住房和生活上的很多问题,都一并解决了。
李敏在众多老同志帮助下,得到了妥善的治疗,没多久便康复出院,回家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而孔东梅也被要求,早日返回美国上学。李敏虽然对孔东梅的做法没有进行批评,但还是告诫了她以后不要这么做了。
孔东梅与李敏
对此,孔东梅还是有一些不理解,其实这件事,在母亲李敏重病的时候,他要是去找一些亲属,也会得到间接的帮助。
可是孔冬梅直接联系的中央领导请求帮助,这让从小接受过毛主席良好教育的李敏,是难以认同的。
好在她也理解女儿孔东梅,便没有多说什么。就这样,孔东梅再次回到了美国读起了大学,家里有一些老同志的帮助,也就不用孔东梅再担心什么。
但是在他回到美国没多久,她便收到了母亲寄来的一个包裹,里面放着的只有几本书。这几本书,是讲述孔东梅外公毛主席和外婆贺子珍相关故事的。
经历过求助的事件以后,也让孔东梅对未曾谋面过的外公有些好奇,于是,她便认真地读起了这几本书。
在每天学习和读书的过程中,孔东梅对于自己的祖辈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她时常在睡梦中“经历”了哪些事情。
她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伟大,体会到了父母那一辈人的艰辛,在得知李敏和外婆在苏联相依为命的生活后,更是让现在的孔东梅十分地感同身受。
这个时候,孔东梅才发现,原来她根本不曾了解过祖辈们的历史。有过这样一段经历后,她对自己的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有一次,在美国大学上课的期间,老师讲到了近代的历史。
在课堂上,美国老师公然表明,毛主席以及苏联和德国的领导人,都是世界上的“黑暗势力”,说他们是独裁者,他们的国家没有自由。
如果换作以前,孔东梅可能会在背后悄悄地抱怨一下。但是被国家帮助以后,又了解毛主席的历史,孔东梅对于美国老师所说的话,十分抵触。
她在课堂上公开表明,老师所讲述的是错误的,她说毛主席是一个伟人,他带领了现在的中国走向幸福。
毛主席的功劳是世界瞩目的,是中国所有人都认同的,这种抹黑历史的说法,简直就是在诽谤和污蔑。
也是因为这件事,在美国安静生活几年的孔东梅,对美国产生了反感,因为现在的她,已经不再抗拒身上所谓的光环了。
相反,孔东梅感觉这是一种荣耀,自己所作所为,不是要逃避面对,而是要坦然处世,不能丢了外公外婆和祖辈们的脸面。
孔东梅
2001年,孔东梅果断地回到了中国,她没有因为美国的先进而选择留恋其中,因为他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孔东梅发现,现代很多人对于刚刚发生不久的近代历史,是不了解的。很多人盲目地追捧西方文化,而忽略了更有价值的红色文化。
出于对情怀和爱好的想法,孔东梅决定回到中国,准备开始传播和发展红色历史相关的工作。
2001年的时候,她创办了北京东润菊香书屋,目的就是为了传扬中国历史的优秀文化。
孔东梅不会再因为自己嘴边的痣,而选择去隐瞒她的来历。也因为她这颗痣,孔冬梅收获了很多人的爱戴,不少人都想和她见一面,只是为了看一眼她的痣。
孔东梅
有很多年轻人都来拜访过她,这些年轻人也只有一个请求,那就是想听听孔东梅讲述历史,顺便看看这颗伟人传承下来的痣。
回国发展事业的孔东梅,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她并没有因此贪图享乐。而是继承了外公和父母传承下来的精神。
他经常对贫困地区进行捐款,资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读书。她以另一种身份,来传承和发扬自己继承的精神。
在孔冬梅进行捐助的时候,从来不会刻意宣扬自己的身份,她通常都是进行一些无名的援助。
因为现在的孔东梅已经认识到,那些光环早已不在自己的身上,而是深深藏在了她的心中。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13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