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7日,网上“海外留学花了100多万元人民币、回国月薪5000元”的例子又在炒冷饭了!要证明什么?留学没用,而且在退潮。果真如此吗?
国家统计局确认,16-24岁青年群体失业率连续突破20%,在这种情况下,留学生月薪5000元遭遇的是就业市场供求关系,这与“斥资百万”、“留学”其实没有实质性联系。
非要算个投入产出比,以此证明留学无用、失去市场,不好意思,咱们不在一个频道上。
不过,按照官方标准,月入三五千的就可以算作中等收入群体了!中国已经有4.5亿人收入中等。考虑到“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的统计也是官方数据,留学生成为“中国中等”似乎可以接受,比中位数人群收入多出好几倍呢。
而剩下的呢?莫非都是富裕阶层?
既然官方强调中等收入,就别偷换概念,非说是“中产”。反正,要是每月3000-5000元人民币能当中产,我觉得一定是强哥说的那个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实现了,按需分配了,钱不钱的,花着玩,无所谓了。
中等也不错,按人均GDP计算,中国现在是中等收入国家了,而且是中等偏上。
但“中等”无论怎么说都觉得低:凑合,还行,不算差。成绩如何?班里中等;酒店房间怎么样?大众点评排名中等;医院水平如何?口碑中等……
把“中等”当“中产”的幻梦总也没完没了,面子上虚荣一下也可以理解,但气质上又没那个派。
两三千月的车险还要找关系压低保费,中等不冤,手头紧不需要遮掩,中等得坦诚、不装。
不过,按收入的粗略统计,中国中等还不是沉默的大多数,不算最差的。
官方总爱说,“摆正位置”,其实是两千年的经典:儒家的“份”。但中国人又难免“见贤思齐”,看着人家挣得多,自己也志在财务自由、财富传承。
“中等”在国内一线城市,生存成本高,培育下一代就更困难。但不在北上广深,你没路子、没关系也够呛。因此,低结婚率、低人口出生率也是时代的产物。
新时代的中国留学生正经历国际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型阶段,而全球就业市场仍是我们不熟悉的、不适应的。
于是,不堪国内高考、考研市场内卷化的中国学生,试图靠留学打破国内名校录取壁垒,而留学生学成后无法实现国际职场就业,只能回来与国内应届毕业生争夺国内职场的岗位。
海外洋学位、低起薪的“挤出效应”便在所难免,而且国内职场的“卷”就像对名校、高学历的盲目追求一样,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
如果百万投入换来的洋学位能更多成为国际职场的敲门砖,估计“留学无用论”的逻辑才能得到理性修正。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16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