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社会学学者、南京大学教授朱虹发表的一番言论引发热议。
她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留学生人数正在大大降低,主要原因还是留学的收益,它的回报率越来越小。
她以身边一位单位同事为例,来说明留学的投资性价比正变得越来越小。
她所在的南京大学商学院营销与电子商务系有一位秘书,东南大学经济系本科毕业,妥妥的985高校,本科毕业后又去英国念了二年硕士。
她们家培养她从小学直到大学毕业,再到英国留学这两年,在教育上的投入至少在150万人民币以上,光留学英国这两年的花费就高达40-50万。
可是,目前,她的工资到手只有5000多元,而且她还不是南京大学的正式编制,也就是说这位秘书没有事业编制,只是合同工。
由此,朱虹教授进一步引申开去,直言不讳地表示,还有就是因为现在欧洲的那些花钱就可以买的硕士,这些镀金的学渣回来过后,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不好,那么三五年以后,他们的这个(留学)文凭的含金量和职业空间就会越来越小了,所以仅靠去国外混混文凭就回来,就可以获得溢价的那个时代就终结了。
应当说朱虹教授关于留学的言论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尤其是关于学渣出国镀金这一部分,分析得鞭辟入里,这说的不就是社会现实嘛!
然而,她的观点终究过于片面性,有失偏颇。
首先,朱虹教授举的例子属于小概率事件,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朱虹所在高校的这位秘书,985高校本科毕业后去英国留学攻读硕士学位,虽然没有具体指出是哪所大学,想来应该是英国的著名高等学府,不可能是野鸡大学。
如此光鲜的求学履历,工作后在职场大放异彩完全是大概率事件,像这位秘书这样愿意拿着5000多元的月薪委身高校非编岗位,只能说是纯属个人选择。
还是那句老话,人的一生中,某些关键时刻,选择比努力重要。
其次,朱虹所谓的出国留学正在退潮的判断只是基于其主观判断,并没有数据支撑,是不够严谨的,当然,事实上也是无法成立的。
毋庸置疑,以美英等国为代表的海外著名高等学府对大陆学生始终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是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留学奋斗目标。
这些著名的海外高等院校引领着全球学术研究的方向,培养造就了一批批进入社会后备受赞誉的学子。
有谁听说过,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或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不受欢迎的?
真正遭人抛弃的是哪些纯粹以赚钱为目的的国外野鸡大学,只要钱到位就能颁发学位。
这样的高校不但学不到真才实学,文凭在中国也不吃香,不是硬通货。
所以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应当分门别类加以区别对待。
那些在国内教育体系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上不了国内好的大学,就想着去国外镀镀金。
出国留学,听上去总归给人高大上、体面的感觉,其实到了外国,仍然待在中国人自己的圈子里,不要说学业,即便是语言,依然说着汉语普通话。
连外语优势都不具备,这样的留学,几年下来,能有什么收获呢?
可是,即便如此,只要孩子自己有留学的想法,中国父母依然会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出国的,不管有钱没钱,中国家长在教育上总是十分舍得投入的。
至于未来的回报究竟如何,没人能说得清,至少在当时没有留下遗憾。
哪怕文凭不咋滴,至少能出去见见世面也是好的,这就是父母朴实的心愿。
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来着!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16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