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许多从小在双语学校或者国际学校读书的学生不一样,我从幼儿园到本科阶段,一直就读于传统公办学校。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海外留学经历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庆典,持续不久,却一直在记忆里发亮。
在读本科的最后一年,我得到了一个提供全额奖学金的国际交换生名额。虽然只有一个学期,对我来说却是一段不可思议的经历,让我对出国留学产生了极大的热情。于是,我申请了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及美国杜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五所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幸运的是,五所高校都向我抛来了橄榄枝。最后,综合各方面的考量,我选择了在社科方面享有盛誉的牛津大学,并将儿童发展与教育专业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在牛津大学学习是一段非常独特、难忘的经历。在那里,我遇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邂逅了不同的文化与故事。在这样一个丰富而有趣的学习环境中,我一步步深入了解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相关知识,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地成长。
文_李林蔚
文章原载于《留学》杂志总第220期
1
跨越语言的鸿沟
英语一直是我的强项,从小我就是英语课代表,本科时雅思裸考能考到8分。即便如此,我到英国的第一天,和当地人打交道时却并不顺畅。
在伦敦希思罗机场下飞机后,我需要坐大巴去牛津郡。因为是第一次去英国,我找了一个当地人问路。就在那一刻,从小学习标准英音、美音的我,被对方浓重的、听不出是哪里的口音难住了。磕磕巴巴的对话,让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的确,虽然从三岁开始学习英语,但是我的语言能力似乎只能与书本“相依为命”,一到现实生活中便不知所措。但是生活并不是从书里搬下来的,我们要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就要了解他们的语境,在说中学、在学中说。从硬着头皮进行课上20分钟的演讲,到信手撰写成千上万字的英文论文,跨越语言鸿沟需要的就是在真实的语境中不断地练习。当我真正融入当地的学习、生活之后,初到国外的窘迫也就随之消失了。
2
学会沟通与合作
在不断强化自己的语言交流能力之后,我的沟通技巧也随之提高。然而,沟通与交流息息相关却又泾渭分明。沟通不只关注我说了什么,也关注如何让人倾听以及如何倾听他人。
英国大学的课业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并且,不是所有时候我们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组员和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在做小组作业的时候,摩擦时有发生。这可不是什么微不足道的小事,轻则影响平时成绩,重则影响学习生涯。在国外,尤其是学术水平比较靠前的学校,学生不能如期毕业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系当时就有一位同学,因为在小组作业中没有和组员进行充分沟通,拿了一个“不及格”,最后,即便毕业论文成绩很好,依然被延期毕业。另外,我们系那一届一共13个学生,有3个没有拿到毕业证。
关于沟通,我想分享一个发生在我与导师之间的小故事。我的导师是一位美国女士,本科和博士均就读于哈佛大学。在与她探讨我的毕业论文选题时,得益于牛津剑桥特有的“Tutorial”(导师制),我们一周至少要见三次面。一开始,我对自己的论文有很多的想法,想从实践入手,将自己在国内中学的工作经验写到文章中。但我的导师是做教育心理学实验研究出身,更擅长理论研究,所以鼓励我做偏理论的分析研究。虽然我们在大方向上有各自的倾向与看法,但经过彼此的不断交流,最终还是达成了共识,既让导师满意,我也有了自己心仪的研究方向。
3
做时间的掌控者
留学改变了我许多,但要说这段经历带给我最大的收获,还要数时间管理技能的提高。知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即社会”。牛津大学是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位于英国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城镇,有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汇集于此,是实实在在的“地球镇”。因此,学校经常会有许多不同的Mixer(聚会),包括新生开学欢迎周、各类社团和学者联盟。可以说,无论你是MBTI中的哪一类,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你的团体和课余活动。如果沉迷在这绚烂多彩的社交中,很可能会对学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做好时间的掌控者对留学生尤为重要。
我在留学的时候,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尺度把握得还不错。没有完全放弃社交,收获了很多可爱的朋友,也没有影响到自己的成绩。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社交是一定要有的,但同时,我的内心也铭记这样一则公式:社交或者说聚会≠单纯吃喝玩乐。健康而有益的社交应当是认真聆听他人,大胆表达自己,在聚会中享受灵魂间的碰撞,在独处时也能更好地思考与成长。这样的社交活动带给我们的就不再是时间上的蹉跎,而是在维持关系的同时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在留学之前,我其实是一个深度拖延症患者,任何事情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开始,行动力与距离deadline(截止日期)的时间成正比。但在留学的时候,除了上课、写作业、复习预习、申请工作外,工作日我每天还有大约3个小时的兼职工作(英国规定持有Tier4留学生签证每周最多可以做20个小时的兼职工作),所以同时要做很多事情。也就是在那时候,我养成了制订计划的习惯。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分清轻重缓急,将紧急且重要的事情做好,是很锻炼人的。
国外的学习生活,并不是一场邂逅异国风光的风花雪月,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要熬夜学习的。学期之中,每天的课程和讲座能从早排到晚,电脑桌面永远都是论文素材。没有课也不意味着纯粹的休息,一个人坐在图书馆的一角阅读文献、写论文才是假期的主旋律。至今我仍记得正式将论文递交给牛津大学考试院的那一天,甚至可以清楚地回想起过去一个月准备论文的点点滴滴。在交上那篇超过两万字的论文后,我感觉就像爬上了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之后,看到太阳猛地从云海里蹦出来一样的轻松,无比的轻松,前所未有的轻松。
回顾我的留学经历,收获的不只是学业知识。就像冯至先生的诗:“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最大的财富,即是经历本身。
来源:《留学》杂志总第220期
编辑:苏素
统 筹 : 刘洁
终审:姜乃强
联系电话:010-67071542
入驻光明网、网易、腾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各大平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17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