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的论文“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 竟被外国教授判零分。
最近,在新西兰发生了一起让人震惊的事件。一位留学生在他的论文中提到一句俗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个观点并没有得到外国教授的赞同,反而被判零分。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在他的论文中,这名留学生表达了对文化的重视以及认同,他认为,通过承受困难和付出努力,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地位,从而成为社会的精英。
然而,新西兰的教授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并质问道:“为什么一定要成为人上人?那其它的人下人怎么办?为什么要将你的同胞都划分为三六九等?人与人之间难道不应该是平等的吗?”
这位教授的质疑给了我们很多思考,他的观点表达了对于“人上人”的阶级意识的抵制,并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相待的重要性。
他认为,强调个人优秀并不应该建立在压迫他人的基础上,而是应该追求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平等。
对于这位留学生来说,他在论文中提到的观点并没有得到认可,并非是因为他强调了“吃得苦中苦”,而是因为他将其与“人上人”的概念联系起来。
新西兰的教授认为,这种上下级的划分会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制造不必要的对立和压迫。
在当今社会,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这句俗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现实中往往被证明是一种谎言。
能够忍受苦难的人并不一定能够获得成功,他们只会陷入更多的困境中,成功的路径不应该只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和牺牲来实现,而是应该注重社会的公平和平等。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放弃努力和奋斗,相反,我们应该重视个人的成长和提升,但同时也要意识到,成功并不仅仅是个人的责任和努力,还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公正的机会。
在全球化的时代,各个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变得越来越紧密,作为留学生,不仅仅是代表自己,更是代表着我们的形象和文化。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接受不同文化的观点和理念。
这起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审慎表达和传播我们的文化观念,与其将个人的追求与社会的不公平和阶级划分联系起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平等和互惠的价值观。
作为中国留学生,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并通过积极的交流与各国教授和学者互动,促进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只有这样,才能给人家留下更好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起留学生论文被判零分的事件引发了对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思考。
我觉得,这个是不同地区思维方式的差距,有些文化鼓励奋斗,有些文化鼓励平等,我们应该认识到,个人的成长和成功不应该建立在压迫他人的基础上。
对此,大家怎么看?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17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