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发展进步,信息和资源也在不断向外扩张,学生接受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也变得更多,尤其是有些家底和实力的学生,更是可以通过留学去开拓眼界,提升自身“含金量”。
留学生在人们的眼里更是“精英人才”,很多学校更是将学生的留学率看作是实力的标志之一,因此近些年来“留学热”愈演愈烈,不少名校学生都会到国外走一遭。
本来这是一件好事,但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情况,清华北大就一直因为毕业生留学率太高而饱受诟病,甚至有人说清北已经变成了国外人才的“输送基地”,风评已经大不如前,对此中青报出面为留学生鸣不平,在网上引起了广泛讨论。
“不能用留学率量化爱国”,中青报替留学生鸣不平,言论引发热议
名校毕业生出国留学的比例越来越多,但是学校的口碑和风评却越来越差,人们对于留学生的看法也带有着一些偏见,觉得他们不爱国,甚至说他们崇洋媚外。
为此中青报站出来替留学生鸣不平,坦言现在年轻人选择教育路径的因素有很多,理想、情怀、责任感、个人能力、职业规划、家庭因素都能影响学生的选择,出国留学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留学不等于学生不爱国,更不能用留学率去量化爱国,因此就提出拒绝道德绑架,学生在选择的时候就应该尊重现实、遵从内心,不应该背负那么多的道德压力。
与此同时还强调,高校不必要因为留学生人数多就感到自责,评判高校的教学水准和实力应该是学生成绩而不是留学率,言外之意学校也别被道德绑架。
但是现在确实有些学校用留学生来量化学校的国际化程度,不仅不断往国外高校输送学生,还会接受很多外国学生来留学,给的待遇都是很好的,这种风气让很多人觉得不舒服。
而中青报这篇文章的说法,从某些角度来说也算是中肯,但是换一个角度看待,人们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了,因此明明是出来鸣不平,网友却提出了质疑和否定。
中青报言论有些道理,却被批偷换概念,网友的看法十分清醒
中青报站在留学生的角度来鸣不平,说法也确实有些道理,出国留学不代表就是不爱国,清北等名校留学率高也不一定是一件坏事,但是这番说法却并未夺得网友的认可。
很多网友提出了一个概念,留学率和留学归国率是两件事,中青报这篇文章大有一种偷换概念的意味,人们不满的并非学生大批量出国留学,而是出去就不回来了,高校费尽心思培养出来的人才,到最后给别人做了嫁衣。
所以人们在意的并非高校毕业生的留学率,而是想要知道他们的归国率,如果一所高校多数留学生选择回国,那么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非议。
在笔者看来,中青报也好,网友也罢,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表明想法,可以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来形容,但是笔者更认可网友的说法,留学是一件好事,能够让学子开拓眼界,学习到更多更先进的知识,但是如果出去就不回来了,确实有点对不起祖国的培养。
而高校可以用留学率来吸引学生,但也要做好爱国教育,为学生提供留学名额的同时,也有应该争取多“回收”这些优秀学子,这样才是高校应有的态度和做法。
留学是自我提升的好事,但学生心态很重要,否则就容易“翻车”
家境优越或者是能力突出的学生,选择留学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以到国外高校区开拓眼界、提升专业水平,这对于学生个人而言必然是好处多多的,而且还能够抬高身价,增加竞争优势。
但是现在人们对于留学生的态度并不算友好,主要是有些人“数典忘祖”,虽说是否回国是学生的选择,毕竟国内的竞争环境和工作环境确实不是很理想,但是缺乏爱国情怀就是另一回事了,心态放不正就不能怪他人斥责。
所以学生选择留学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明确留学的真正目的,心中也要有基本的原则和底线,能够回到国内报效祖国是最好的,尤其是那些名校高材生,培养这种人才不容易,还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回国效力,就算留在国外发展也要有民族情怀,千万别数典忘祖。
【笔者寄语】留学不代表不爱国,这句话本没有错,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上进途径,也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留学率和归国率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所以网友和中青报的说法各有道理,但笔者还是希望学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爱国教育,让更多的留学生能够归国效力,只有这样祖国发展才能越来越好。
话题:你如何看待留学问题?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17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