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志愿者服务队招募中,点击报名
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人,主要事迹横贯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政治舞台,足迹遍及安徽安庆、日本东京、上海、北京、广州、四川江津等地,其中他在赴日本求学期间途经虹口多次,中共四大前后以及大革命失败后长期生活在虹口,与虹口结下不解之缘。
陈独秀出生在积贫积弱的清末,国家和民族屡遭西方列强欺凌,但他生于富裕家庭,聪明伶俐,饱学诗书,旧学根底扎实。1896年17岁的他考中秀才,第二年考举人不第。1901年11月,他怀着强烈的向西方学习知识的愿望,来到上海,从虹口乘船到日本东京进入东京(专门)学校自费留学,这是他第一次出国留学。从1901年到1915年长达14年的时间内,陈独秀到日本留学共有5次,往返共是十余次。那么陈独秀在哪里乘船去日本的呢?我们判断是从虹口的三菱码头(亦即扬子江码头)去日本的。
虹口是在1843年成为美租界的,明治维新后日本人开始注意虹口这块近邻港口、低价便宜的地区,纷纷迁入。日本于1871年在虹口黄浦路106号建了领事馆,1891年领事馆升格为总领事馆。1876年,日本三菱邮船株式会社收购了位于虹口港和吴淞江(苏州河)之间、属于美国太平洋轮船公司的扬子江码头,将其改名三菱码头,1888年,归并为日商邮船株式会社,根据日本政府命令开设横滨至上海之间的定期航班。交通的便利使得日本到沪的人员不断增加,1900年代,在上海的日本人已有1100多人,主要聚集生活于虹口。
▲日本邮船株式会社所在的三菱码头(苏里提供照片)
甲午战争失败后,国人观念大变,向西方学习,尤其向脱亚入欧的日本学习成为当时潮流。1896年,中国向日本派出第一批留学生。留学日本之所以成为首选,因为日本收费低廉、旅途较近、与中国文化相近,到1902年、1903年形成了留学日本的高潮,人数每年达到五百人以上。留学生中,既有清政府组织的像鲁迅这样的官费生,也有自费生。陈独秀和陈衡恪、陈寅恪兄弟就是自费留学生队伍中的一分子。
文章来源:虹口区档案馆《往事》期刊(2017年贰号),有删减。
作者:陆南墙
讲述人:小薇
编辑:葛敏敏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17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