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留学生选择求学中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青春岁月。今年夏天,他们当中的不少学生从中国大学毕业了,他们有的学成归国,还有的留在中国继续深造,搭建起中外沟通的友谊桥梁。
马文·费瑞尔在北京化工大学实验室做研究
马文·费瑞尔是来自非洲国家刚果(布)的一名留学生,他有一个中文名叫卡卡,目前在中国学习生活已经有十年时间了。2013年,马文·费瑞尔通过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支持来到中国,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东北师范大学学习中文,之后于2014年来到北京化工大学攻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毕业后继续留校攻读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并在今年6月获得硕士学位。提起为何从遥远的刚果(布)来到中国,马文·费瑞尔介绍说:
\”我们国家化工的企业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快,和中国的这些企业(合作)越来越多,所以来中国学习这些化工专业,十分方便。\”
马文·费瑞尔说,中国的化工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拥有很多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这也促使他来到中国学习相关知识和本领。他说: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化学工业是这一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中国的化工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显著的发展,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品生产国和消费国。\”
马文·费瑞尔(右一)和同学们在北京化工大学参加学校活动
马文·费瑞尔还介绍说,在中国学习期间,他能够了解到这里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也可以接触到高质量的教育和研究项目,这让他十分珍惜在中国的留学时光。
在马文·费瑞尔看来,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中国的化工行业可以为全球快速发展的行业趋势、挑战和机遇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马文·费瑞尔说,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他的很多留学生朋友选择到中国学习经济贸易、材料等专业,这都跟中国在相关领域的显著发展息息相关:
\”除了化工,我看到了还有经济贸易(的发展),有很多人来中国学习,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很快,还有比如材料专业、商务专业也比较好,我看到其他留学生学得都比较好。\”
马文·费瑞尔说,他研究的课题是碳酸酐酶模拟化合物的合成及催化脱碳工艺,可以有效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在研究过程中,他见证了中国在环保领域取得的积极成果。马文·费瑞尔说,中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碳减排,为改善全球生态环境作出了不懈努力:
\”我们学习化工都注重环保。中国为了保护世界(环境),有好多这些环保的研究方向。我硕士研究的项目课题其实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国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一直主动作为,推动相关的科学研究,这对于改善全球的生态和环境都是非常重要的。\”
马文·费瑞尔身着硕士服在北京化工大学实验室留影
今年6月底,马文·费瑞尔参加了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举行的毕业典礼。回望自己的求学之路,马文·费瑞尔收获满满。他说:
\”我们都会记得我们面临的挑战、熬夜学习的时刻。我们也记得教授的支持、同学们的鼓励以及实现目标的满足感。\”
马文·费瑞尔说,在中国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学会了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如何独立思考,也学会了怎样与他人沟通合作,他还由此萌生了服务世界的美好愿望:
\”已经学会了批判性地思考、有效沟通并与他人合作。我们对研究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有信心追求我们的激情并改变世界。\”
对于中国,马文·费瑞尔心怀感恩之心。他说,现在有很多中国企业到刚果(布)修建道路、桥梁,建造房屋,中国还通过农业和医疗等援助项目助力刚果(布)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当地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马文·费瑞尔说,他的一些刚果(布)同学学习的是土木工程、化学、化工等专业,从中国学成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现在中国企业在刚果(布)开展建设工作,为这些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现在我有好多同胞从中国毕业,回家的时候很好找工作。因为中国公司比较多,和中国人一起交流或者一起工作。这些中国公司越做越好。\”
马文·费瑞尔与同学在北京化工大学毕业留影
谈及今后的学习打算,马文·费瑞尔说,他将继续留在北京化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努力做中国和非洲文化的交流使者。
在马文·费瑞尔看来,中国和非洲都拥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双方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在多个领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为应对全球共同的挑战提出更多见解和解决方案。他还希望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刚果(布)的工厂,为助力家乡发展贡献力量。马文·费瑞尔说:
\”我学习化工,学了不少。这些知识可以(应用)在工厂研究部门或者生产部门。我会把我学的这些技术和成果应用到非洲刚果(布)的工厂。\”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采编|安然
主持|葛鹏
制作|杨晓蕾
外联|庄媛心
签审|林颖
监制|潘晓英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18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