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在中国生活了3年后,今年夏天第一次回到家乡美国南佛罗里达州,安东尼·威廉·唐纳德·阿纳斯塔西(Anthony William Donald Anastasi)却感受到了强烈的生活差距——来到中国前把车卖了的他,如今回到公共交通系统覆盖率极低的美国几乎“寸步难行”。
7月22日,安东尼的经历刊登在港媒《南华早报》上,他呼吁美国应该学习中国投资建设发达便利的公共交通系统,“中国便捷的地铁系统和广阔的铁路网络让汽车变成非必需品,让探索中国变得容易。我在中国待了很久回到美国后,清晰地意识到美国应该效仿中国,大举投资公共交通。”
截图自《南华早报》
据文章介绍,安东尼是一名有中国大学留学经历的美国博士研究生,今年夏天是他近三年半里第一次回到美国南佛罗里达州的家,同时这也是他第一次在没有私家车的情况下回家。
然而,美国费用高昂到离谱的“优步”叫车服务、覆盖严重不足的公共交通线路,以及他因为叫车给家人朋友所带来的各种麻烦事,都让安东尼小小的脑袋里装满了大大的疑惑——“在美国,没有汽车的人应该怎么生活呢?”
也不怪安东尼大惊小怪,因为他在中国的这几年里,从未出现因为没有私家车而出行困难的情况。
“上海长达802公里的19条地铁系统是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出行方式。与我在南佛罗里达的生活相比,它不仅帮我节省了开支,还能让我更健康,因为多了更多步行的机会”,他说。(注:截至2023年6月,上海已建成轨道交通线路20条(含磁浮线),全网络运营里程达831公里,运营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在上海以外的其他中国城市旅游时,他也没有像在美国那样坐飞机或长途开车,而是选择乘坐中国的火车和高铁。
安东尼写道,“像上海这样的许多大城市有便捷的地铁系统,还有中国整个广阔的铁路网络,让拥有私家车这件事变得不是那么的必要,也让探索中国变得非常容易。”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多次在推特上夸奖中国高铁
两相对比下,安东尼表示他由此清楚地认识到,美国应该借鉴中国的做法,对公共交通进行大规模投资。
在他看来,投资公共交通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大好事,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还可以帮助低收入社区、减少排放并振兴城市地区。
他写道,首先此举可以让美国在建筑、运营和维护领域立即创造数百万个就业机会,而且便利无障碍的公共交通能够让低收入者更容易获得以前因通勤距离过远而不得不放弃的工作,一举促进个人生计,扩大整体劳动力,提高生产力,从而推动经济长期增长。
其次,养护私家车一直以来都是美国家庭的一项重大经济负担,公共交通能够有效减少中产阶级家庭与汽车有关的大额开支,譬如保险、燃料和维护费用。他们可以将将这笔转用于消费支出,为当地企业注入活力,从根本上提振经济。
安东尼还表示,“拥抱”中国式公交系统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大规模使用公共汽车、地铁和火车有助于大幅减少美国的碳排放,造福子孙后代。大型停车场也不再有迫切需求,使城市复兴和创造绿色空间成为可能,可以多改建花园公园以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他进而表示,一个健全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极大地改善交通流动性、连通性和人民整体福祉。高效的公共交通为人们提供了负担得起的便利出行选择,家人们更容易团聚了,社区联系更紧密了。
包括国内旅游热情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大家都到祖国各地走走看看,有助于培养国民更强烈的民族团结意识。
安东尼指出,与中国正向基础设施领域投入的巨额投资相比,拜登政府在2021年通过的基础设施法案规定的预算,对于美国这样规模的经济体是远远不够的。
“尽管历史悠久,但美国有一种务实倾向,能够吸收国外伟大的思想,并使之适应本国国情,比如州际高速公路系统。如果说美国可以从中国学到什么的话,那就是公共交通。”安东尼总结道。
安东尼的这篇见闻也引起许多美国网民的共鸣与讨论,但对其提议持悲观态度者居多。不少人坦言,“美国不会学中国建设公共交通,也学不来。”
有网友总结原因称:首先,美国不会允许自己向一个在他们看来应该是“美国附庸”的国家学习;其次,虽然拜登政府宣称会为此拨款,但光说不做,执政两年来动静全无,而且投资公共交通会摧毁美国三大产业,即化石石油产业、汽车产业和航空产业;最后,升级美国的交通系统耗资巨大,基础设施法案承诺的预算远远不够,更何况美国现在还是兜儿比脸还干净,政府更愿意把钱投入到军事战争中,比如军援乌克兰。
还有人进一步表示,“我相信你(安东尼)说的,公共交通是一个城市或国家的血脉。这也是中国大力推广‘一带一路’的原因,让欠发达国家得以通过建设基础设施的方式发展经济。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想继续占这些欠发达国家便宜的国家,那么看到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港口和铁路,这对于你来说就是一个坏消息,而且你肯定会想阻止这些项目。”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18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