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陈伟立获得了一次隆重其事的“围观”——在诊室里,相关学科十位主任级专家齐齐为他会诊,希望为他解决问题。
为了更直观地描述自己的病情,陈伟立专门做了37页PPT,主题是《腋下长期疼痛伴淋巴肿大病程报告》,图文并茂地将自己的病程、求医经过、用药记录、疼痛诱因、过往病史、生活习惯、检查结果等逐一展示。
◎ 陈伟立自去年7月以来所做的各类检查。/ 受访者供图
像在一路直线狂奔的人生路上忽然重重摔了一跤,自去年4月开始,陈伟立的右侧腋下及胸肌莫名出现疼痛,之后蔓延到整个右手。他无法握笔,无法专心上学,夜间也因疼痛难以入眠,日常生活被严重搅乱。原本在加拿大留学的他,在当地多家大医院就诊无果后,去年8月不得不休学回国求医。但即使通过最高端的PET-CT检查,还是没有发现出问题。
如果不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疼痛侵袭,陈伟立本来在今年4月就可以硕士毕业。让一位年轻人整天只能躺在床上不能正常生活的“魔鬼”,到底来自哪里?
01
突然之间出现的疼痛
去年4月,陈伟立还在加拿大留学。在度过人生第23个生日后10天,没有任何征兆,一种难以言说的疼痛感出现在他身体右侧腋窝靠胸肌的位置。那时陈伟立正在开车,感觉到疼痛点在体内比较深,抬起右手的时候发现,腋下有点肿胀。
这种疼痛出现一周后,他身体右边靠背部一侧出现了瘙痒感,并伴随疼痛放射至胸前、锁骨、颈前,位置深入,无法抓挠。早上起床前,陈伟立感觉到身体右侧肋骨像有东西压着一样,如果大力呼气,就会觉得疼痛。
陈伟立开始寻求医生帮助。但无论是X光还是B超检查,都没有显示他的身体有什么问题。医生开了止痛药,叫他注意休息。
但疼痛却越来越难以抑制,瘙痒、拧痛、酸痛、胀痛、刺痛,变着花样而来的难受感,让陈伟立饱受折磨。从7月初开始,陈伟立每天两次服用止痛药,每日总量达1000毫克。正常来说,这类止痛药每次的标准用量是一粒——200毫克。
但就算是1000毫克的止痛药,也未能将疼痛压制下去,反而让陈伟立觉得胃非常不舒服,吃不下东西,他的状态变得越来越差。在查不出病因的情况下,陈伟立想过,可能是因为口腔右侧的智齿引发牙周炎,导致身体神经出了问题,于是去把智齿拔了。
“当时也是碰碰运气,看能不能解决问题。”陈伟立说。
遗憾的是,这不是智齿惹的祸。
疼痛出现4个月以来,陈伟立已看过10次医生,连照B超那位技师都已经认识他:“你又来了。”但治疗一直收效甚微。
在国内的家人同样感到无助,能想到的办法都用过了。陈妈妈说:“你回国内吧,爸爸妈妈一定会找最好的医院帮到你的。”
去年8月底就在新学期开学前两天,眼见在加拿大无法解决疼痛问题,陈伟立向学校提出休学申请,返回国内求医。
然而,问题并未迎刃以解。
02
被疼痛困住的年轻人
陈伟立回国后,妈妈立即带他到省级大医院求诊。
因为有淋巴结肿大,医院首先要排除恶性肿瘤,并出动了PET-CT这种高端的影像设备。庆幸的是,去年9月中旬陈伟立的PET-CT诊断报告显示:全身未见明确恶性肿瘤征象。
◎ PET-CT检查。PET-CT是一种正电子发射断层-X线计算机断层组合、多模式成像系统,可以在分子水平成像的影像技术,被称为“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 受访者供图
MR(磁共振)对右肩关节扫描报告同样显示,他的“肩关节周围肌群未见明显萎缩及肿胀,肩锁关节未见异常”。
◎ 肩关节MRI。/ 受访者供图
因为右腋下肿起了两颗龙眼果大小的淋巴结,陈伟立在去年11月中住进医院肿瘤科,将淋巴结切除。对淋巴结进行活检,也未发现恶性肿瘤迹象。
然而陈伟立身上疼痛的原因未明,症状一直持续。到了12月中旬,他的右侧肋骨疼痛开始加剧,放射到右手臂及各个手指。陈伟立说,就像手里握着一块在融化的冰,一直握着不放手,削骨的刺痛然后蔓延右侧上半身躯干。
因为右手无法写字,陈伟立于是让妈妈买了一些字帖,尝试练习用左手写字,狠起心来每天练习四五个小时,结果把左手也写到痛了;平时热爱玩音乐的他,会自弹自唱一些歌曲,但自从发现唱完歌第二天右侧胸部疼痛会加剧,于是一直不敢再唱歌;他也不敢大声说话;朋友约出去吃饭,陈伟立要问清楚是不是在自己家附近的餐馆,一旦身体出现剧烈疼痛,他要立刻赶回家躺着不动,才能觉得舒服一些……
从去年7月到今年1月,陈伟立已经做过各类检查,包括B超、腋下淋巴穿刺及切除活检、胸部增强CT、PET-CT、右肩关节磁共振、颈核磁共振、肿瘤12项、血常规、肌电图等一系列医生想到的相关检查,用过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止痛药、止痛贴、激素以及中药。
◎ 腋下淋巴穿刺及切除活检。/ 受访者供图
但疼痛还像是紧箍咒一样死死缠绕着他。每天大部分时间,为了避免疼痛,陈伟立只能躺在床上看视频,为此他还专门买了一个手机架夹在床头。他躲在房间里很少出外:“整天不想动,怕痛,只想睡觉,日夜颠倒。”
今年春节期间,广州的气温在11℃-21℃,不算很冷。然而因为身体虚弱,陈伟立异常怕冷,父母在家里都是穿一件衣服,但在陈伟立房间里要开着30℃暖气。一走到客厅,他就要穿上羽绒服。
陈妈妈每天的工作,就是过去儿子的房间里,开窗通通风。她对儿子说,你忍一下吧,总会熬过去的。儿子说,怎么熬啊,我才24岁。出现疼痛症状9个月以来,他的体重从75公斤掉到67公斤。
一片兵慌马乱之中,转机出现在春节过后的大年初八。
03
如何才能找到病因?
大年初八,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特需医疗服务中心里,围住陈伟立这位“疑难杂症”患者的,是医院的多位主任专家,从普外科到神经外科、从疼痛科到康复科,从骨科到心外科,从病理科到放射科再到中医科,相关科室学科带头人均在场。
◎ 专家会诊现场。/ 医院供图
目标很明确,帮陈伟立找到病因。
在他因为腋下淋巴结又开始肿痛再次来到红会医院就诊后,普外科主任王百林发起了这次多学科会诊。
在排除器质病变之后,凭借多年在疼痛科救治复杂疑难病人的经验,疼痛科专家黄穗翔点出了陈伟立生活中的两个细节:
1.上大学前,陈伟立在高中三年时间每天都要健身,将自己的肌肉练得相当漂亮,但长期的高强度锻炼,肌肉的极限拉伸会出现肌筋膜的慢性炎症
2.他出现疼痛症状,是在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大约20天之后,新冠病毒感染后最显著的症状就是肌肉酸痛,是病毒引起的炎症反应,也会加重原有的肌筋膜慢性炎症症状,炎症后的筋膜粘连很可能就是引起疼痛的“元凶”
棘手的病人于是交给了疼痛科来处理。黄穗翔首先让陈伟立指出最痛点的大概位置,然后用手指进行触摸,挑出压痛最严重的大致范围,做好标记,再用疼痛治疗仪入针尝试。
治疗仪的针像头发丝一样小,在深入陈伟立右侧胸肌表层3厘米之下,逐渐找到了他最痛感觉的原发点。用仪器一测那个痛点,疼痛阈值很高。
对路了,就是肌筋膜炎!
在确定病因后,疼痛科医生通过治疗仪消除陈伟立肌筋内因炎症出现的氧自由基,局部注射臭氧,消除局部炎症、解除炎症粘连。第一次治疗后,陈伟立就感觉疼痛就减轻了一半,当天夜间终于可以安睡了。其后经过几次针对性治疗,他右上臂内侧牵拉样疼痛基本消失,疼痛以右侧胸壁局部压痛点为主,基本不影响生活了。
出院那天,黄穗翔问他,感觉怎么样?
他回答:大痛基本没有了,还剩右侧胸壁有一点压痛。
黄穗翔对他说,回去好好休息一下,按时吃药,肌筋膜炎症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逐渐缓解,不能急于求成。
一个星期后,陈伟立发现,影响自己多时的疼痛终于开始渐渐减退。早上起床他发现自己精神多了,可以出外吃饭,可以跟朋友聊天。
一个24岁年轻人的自由生活,在丧失9个月后又被找了回来。
再过一个月,陈伟立就要返回加拿大的学校,完成自己的学业。
无比激动的还有家长,“我们都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去表达感激,不懂表达,但真的很感恩。”陈妈妈说。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疼痛科主任黄穗翔解析:
回过头来看这个病例的治疗过程,好像很简单一样,但怎么确定治疗的步骤和方向,其实很考验临床经验和对这个疾病的理解。
经过会诊,我们疼痛科的思路就是:他以前高强度的健身,肌肉的极限拉伸会出现肌筋膜的慢性炎症。新冠病毒感染后最显著的症状就是肌肉酸痛,是病毒引起的炎症反应,也会加重原有的肌筋膜慢性炎症症状。小陈因为胸部肌肉发达,胸大肌深部筋膜出现炎症后表面的痛点就不明显,表现为深部的、定位不明显的压痛,它藏得比较深,单靠吃药很难到达治疗效果,药力很难到达那里。
肌筋膜主要是位于肌肉的表面,成纤维结缔组织,从而起到了保护肌肉的作用。而肌筋膜也容易在过度受力、牵拉以后,引起肌筋膜炎性水肿的情况,从而就会引起肌筋膜部位有明显的疼痛,并且在肌肉负重活动时,疼痛会有明显的加重。
因为肌筋膜非常薄,目前的影像检查,如MR、CT、B超等都不能显示出病变部位,只能通过仔细的体查,结合临床表现来诊断。早期的肌筋膜炎症,一般经过规范的治疗就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他的淋巴结肿大,其实是新冠病毒感染之后出现的淋巴结反应增生,并非恶性肿瘤所致。
小陈之前因为肌筋膜炎症痛到睡不好觉,整个人恍恍惚惚的,集中不了精神做任何事,学业被迫暂停。在人生应该最活跃的阶段,他宁愿在床上躺着也不愿意出去玩,疼痛对他的生活质量影响太大了。能够帮他找到问题根源、解除疼痛困扰,重回人生正轨,我们作为医生也很欣慰。
(注:文中陈伟立为化名)
作者|梁中明
编辑|廖颖瑶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4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