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已得到独家授权,转载请添加公共微信“qmfmggwx2”进行接洽,取得许可后方可转载。对未经许可转载导致的侵权,本编辑部保留追究的权利。
编者按:每一年,面对升学的诸多选择,想必同学们都免不了反复纠结。海外留学一直是国内法学本科生升学的重要选项,本期邀请到四位有留学体验或申请经历的同学,以对谈的形式聊一聊留学的选择和留学生活的体验问题,记录成稿件,期待能为读者们提供法学留学的一些真实视角,帮助大家更好地作出选择。
与谈人介绍
G学姐,伦敦国王学院法学硕士在读;
J学姐,伦敦国王学院法学硕士在读;
Y学姐,获香港中文大学offer,现就职于江苏省某行政单位。
Z学姐,悉尼大学法律博士在读。
提问
Qustions
解答
Answers
问
升学阶段为什么选择留学?
答
G:时间,首先的考虑就是时间,因为不想再继续读书读那么久了,选择LLM就是一年,之后打算早点去工作。之后打算去做律师,对律师来说,比同龄人早点参加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事情。
J:我也是,主要是不想再读很久的书了。
Z:我跟她们正好相反,我是想在学校多待几年,没有那么着急想要工作,也是因为这个选择读JD。但是我来了以后才发现,怎么会这么累!除了上课每周还有作业,我又是光看课前材料都要头秃。而且我同学都是卷王,每个人都很认真。现在每天都累得想死。
Y:我是先考公然后再申请的,我其实读研也是为了最后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比方有一些海外选调的机会,可能会增加一些选择。
问
现在来看,觉得当初选择留学的利弊如何?
答
G:有利的地方首先就是上面说的时间短,并且这边提供的教育教学真的是会比国内的更让人觉得“有用”,至少这一年下来我的英语水平提高是有保障的,这对律师工作来说非常重要。弊处首先就是认可度或者含金量的问题,现在情况是即使QS前100甚至前50的学校,认可度也是不无争议的,而且不谈学校,单论申研,确实要比考研难度低很多,加上现在选择出国读研的人越来越多,含金量肯定是有所下降的。一些用人单位有这样的考虑也是十分正常的。
J:其他的不方便就比如找工作的时候,现在很多律所都倾向于实习+留用模式去招人,并且招收实习生很多都喜欢在校生,在国内读研就可以一边上学一边实习。那对于我来说,我今年六月回国,毕业是在年底,如果我希望进入这些律所工作,这里半年时间我要去实习,时间就会比较紧张。所以这个问题会让我错过很多实习留用机会的选择。
J:一年制的学生参加秋招也比较头疼。因为在第二年11月拿到毕业证书,属于第二年的应届毕业生,按理应当参加前一年的秋招,但这时候要么是已经在国外了,还在国内的都还没有开始读研!
问
为什么最后选择放弃offer去工作了?
答
Y:就是个人选择吧。我读研也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份稳定的体制内工作,那当时上岸了以后就去工作了。
问
现在会有觉得后悔吗?
答
Y:有时候肯定会想怎么当时没出去读。因为我的单位务虚工作会多一些,并且和法学真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每天生活千篇一律地枯燥和累,写材料比较折磨,需要反复修稿。但是各人的选择吧,最后或早或晚我还是要面对工作的。
问
前面说到教育教学,平时上课的感受和国内有什么不同?
答
G:课程实践性特别强。其实从知识点来说的话,教的东西真的不难,基本上本科上的国经这些课程都已经完全涵盖了。
Z:我也感觉,上的内容非常简单,经常有觉得在讨论一些没意义的东西。
G:这边上课强调培养实践能力,会花大量的时间去分析案例、进行讨论。思维层面不同的是,国内法学院的教育往往要求学生客观地对法律问题进行分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案例分析”。
现在教授会强调,更重要的是要思考自己到底是什么身份?为谁提供法律服务?如果是作为当事方的律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设计合同条款,如何解释法律条文能够最大程度维护当事人的利益,而不是得到一个公正的判决。
J:还有法律文书写作更重视一些。老师会指导法律文书的写作技巧,这边一般是站在律师的角度,也是不仅仅要分析问题,更强调要给客户提出建议,全面地分析各种可能的情形。读书期间撰写法律文书(如法律意见书)的过程中,就会熟练IRAC法律文书写作技巧。
Z:职业规划课程特别受到重视,你每个周末都可以去参加,它是真的会给你详细分析规划和职业选择,干货非常多,这个也是国内弱一些的地方。
问
主要感觉到过哪些困难或者不太适应的地方?
答
G:可能是孤独感,本身同学都来自不同的地方,读LLM的很多又是已经工作了的,年龄和我们差得不小,社交这方面受限很多,基本都是和国内一起出去的朋友行动,或者华人小圈子自己报团取暖。有些留学生住单人间,这个问题会更突出一些。
Z:我是住的studio,我真的是没有可以发疯的对象。我们这边亚裔多,但是基本都是在国外长大的,所以交流也都要英语,很多话都不知道怎么表达,放不开,关系也就没那么亲密。
问
现在觉得这半年生活给你带来了什么?
答
G:英语提升得很明显。刚开始比较痛苦,课上很多都听不懂,特别是大部分老师同学还有很不一样的口音,当时的做法就是在课后反复观看回放,整理笔记。课外的文献、案例阅读也头疼,每周各科阅读清单里面都有阅读任务。还有小组作业,你就需要和外国人打电话,那段时间非常抓狂,他们叽里呱啦讲一堆也根本听不懂,最后就只好放弃达成共识。不过这个过程也是很锻炼听力和口语的,现在好很多了。
问
半年过去,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答
G:现在基本能跟上整个课的节奏了,除了有些同学带口音的还是听不懂,但是老师就能听懂每一个人讲的。阅读来讲,阅读速度也在飞速提升,并且也会习惯英语母语使用者的表达方式,写作过程中复杂的句式和地道的词汇不用刻意记忆也顺其自然地掌握了。
Z:我也是现在基本还行,就是印度口音的还听不太明白。
J:有一些视野上的开阔。同学的经历、背景很丰富,国内读研同学其实经历很多是相似的,但是读LLM的同学就有很在不同国家都已经拥有可能不短的法律从业经验。因为Q&A是专业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这个过程就会听到很丰富的、异质的观点。
问
有没有考虑过留在国外?
答
G:其实有考虑的,但是留下来太困难了。
Z:薪酬确实很吸引人,即使是非法律的普通工作薪酬也会很不错。这边有一些人就是读JD会读好几年,半工半读,但我觉得不太能理解,每年学费、生活开销就是很大一笔钱了,除非你每年赚到几十万才能攒下来一些。
G:因为不像金融理工,要留下来从事法律需要取得当地的执业资格。没有通过当地的法律职业考试取得职业资格,找不到能留用的工作。现在读书期间去努力准备,投入大风险也高。所以我肯定还是毕业先回国,如果以后想要出去,到时候再另行准备。
Z:所以我说以后回去校门口卖烤肠好了。
问
留学生活中体验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答
G:做饭吧。我们俩出来之前几乎没有做过饭,什么都不会,刚开始手忙脚乱的。
J:现在回去可以给你们做一大桌子很不错的了。
问
每天都要做饭,会不会觉得比较累或者占用时间。
答
G:其实还好,习惯了以后就是每天平常的一件事情。我们两个人做起来给自己吃也是比较方便的。就是比较奇葩的是有的时候学院有中午时间的课,那就只能在外面吃了。
Z:我在外面吃得比较多,每天真的很累了,就想吃点好的。
G:还有确实比起国内独立了很多。刚开始要过语言关,这时候发现国内学的英语经常都用不上,还有需要自己适应国外的生活模式。比如出去旅游吧,在国内的时候就是上小红书随便搜一篇攻略,app订出行住宿就好了,现在要自己做各种攻略去了解,会麻烦很多。也不是说国外不便捷,它是有很多和国内习惯的不一样,像付款方式、订票渠道,机票一般是去网站上订的,自己去摸索适应这些过程中感觉到独立了不少。
J:是的,我们订去欧洲的票上次弄了九个小时才订好。
问
生活、文化方面,有什么和出国前想象中特别不同的地方?
答
G&J:红绿灯!
G:来了以后发现这边真的没有人看红绿灯,就是在街上所有人都是随便走的。
Z:澳洲这边公共卫生间比较精致一些,很偏的地方也都有洗手液,但我从来都不会去用。有次一个女孩子上完卫生间出来跟我吐槽说:你知道吗刚刚有个人上完卫生间竟然不用洗手液。还有说到这个,一开始我不知道跨性别卫生间,我还以为就是女厕所,准备进去的时候里面出来一个大汉,当时有把我吓了一下。
G:还有会比较尊重文化差异吧,比如会坚持努力按你的中文名去喊你,而不是直接喊你的英文名。
J:像我们买了快递一般写的也是中文名,工作人员也会努力去拼读出来。
Z:对我们这边尤其亚裔特别多,他们对中文姓氏发音都很熟练了,我一开始比较吃惊他们怎么都能标准地念出“周”。其他的方面很多其实和国内差别不是太大,白人看起来相对都不是那么多。
Z:外国人都比较social,就是平时没有什么打交道的关系,他们见到你也要上来和你聊天。我不太习惯这个,也不理解这种浮于表面的关系有什么意义,但是他们看重这方面。
优质笔记&专业咨询
请点击青苗法鸣小程序
青法在线向全体青年学人进行长期征稿
秉承“有问题,就搜青法在线”理念。从专业学习、考试升学经验,到比赛训练、项目申报,再到求职经验、职场心得,全方位带动青年学人发挥“传帮带”作用。诚请大家惠赐优稿!
1.长期征稿:包括但不限于各类经验贴(如考研、法考、保研、外语学习、校园竞赛、求职实习等)、学习心得类文章( 如笔记方法、考点总结等)、实务类文章(如办案手记、法律检索技巧等)以及信息整理类原创文章(如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就业趋势判断等等)。
2.优质选题:研究生选导师经验;
课题申报、结项经验;
模拟法庭、创新创业、科研立项等经验;
实习投递经验、工作心得;
毕业生选调、考公、律所/央企求职、面试经验;
就业形势与职场新人思考感悟;
保研夏令营、九推备战经验;考研公共课高分备考经验;考研保研数据及案例分析;出国留学申请、就读心得体会;专业学习、校园生活、期末考试逸闻趣事;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学习方法。
赐稿邮箱:qmfmbjb@163.com。稿酬等详情信息请见:
本文责编 ✎ 李维、确幸
本期排版 ✎ 十月-鲲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社群交流请添加公共微信:
公共微信1:qmfmggwx
公共微信2:qmfmggwx2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6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