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每场申请季的背后,都有努力的申请者和努力的美国大学,申请者想被大学看上,与此同时,大学也想被申请者看上,赚一笔申请费,更理想的话,把申请费和学费都赚了。所以,大多数美国大学为了吸引申请者们,其实一直在很很很很用心地营业,让大家不经意间就中了圈套,心甘情愿地交出申请费。接下来,学霸君就带大家详细了解大学营业的套路~
From TD北美留学进化论
微信号:testdaily
第一层套路:打响知名度
“花心大萝卜”申请者的上钩,都是建立在知道XX大学存在的前提上的,否则XX大学=Wild Chicken University,没有人会想去申请,更没有人想去就读。
对于排名Top 50的大学来说,打响知名度这一步困难不大,毕竟名气就在那里,再不济还有榜单,只要是看过榜单的,一定与它们抬头不见低头见,混个眼熟指日可待。
但是,排名稍微靠后一点的大学,要想被人知道,就有那么点困难了。毕竟硬实力不够,没有榜单这样传播度广、可信度高的媒介可以依靠,它们只能另寻他法,很多就这样走上了硬塞小广告这样一条一去不复返的路。
塞小广告的途径有很多,简单粗暴到往你家门缝下面塞小卡片(过时了,划掉),官方正式到给你从大洋彼岸寄来一封介绍大学的信件(我就收到过一封,然而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心疼大学花的邮费……),或者是赞助比赛,让想要获得奖品参赛者的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大学。
不过,大学们最常用的还是以下两种方法。
邮件轰炸
如果为了考SAT和AP注册了College Board,又允许它分享你的信息给大学的话,恭喜你,你将收获大波的邮件轰炸。
w哦仅仅注册过CB的邮箱,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收集到了数量惊人的大学宣传邮件……
战况实录
图中邮件已经过筛选,同一学校在这个时段内的另外两三封广告邮件已经被删除了……
虽然基本上这些邮件收多了,大家根本不会打开仔细看,但是起码眼熟了不是?反正我都能一个个说出来那些特别喜欢发邮件的大学了,到现在能认识了这么多大学,都是托广告邮件的福(笑哭)。
网页小广告
浏览网页的时候会在侧边栏出现的那些小广告,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特别是在浏览留学相关的网站的时候,广告的针对性也非常强,都是要不是推荐留学中介,就是大学的宣传。
这里拿Niche举个栗子,熟悉的朋友应该知道,Niche上面也有很排名,说实话信息挺有用的,但是在很多的排名中,会明晃晃地夹杂着一些付了广告费的大学,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氪金玩家”,比如:
行吧,Niche也要恰饭。
还有最近QS出的美国大学排行,看上去总让人觉得有点不太对劲,好像也有“氪金玩家”混入了的亚子(狗头)。
第二层套路:塑造形象
在申请者们都知道了大学的存在之后,有些会主动去关注大学,所以,对于大学来说,至关重要的下一步就在各类社交平台,包括但不限于Twitter、Facebook、Instagram还有特别照顾中国学生的微信公众号等等的平台上,塑造自己的形象。
就好比在文书中,你想让大学知道你是个怎么样的好人,大学也想让你知道,它是一所怎样的好大学。
分享成就
大学中有很多教授和研究人员都会持续进行科研,厉害的科研结果能让大学的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如果有校友或者是教授获得了诺贝尔这样的大奖,那就更是了~
有心的大学,不会放弃这些宣传自己的好机会,会实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成就,这里提名又牛逼又会营业的MIT,它基本上每周都会稳定更新这类的动态~
除此之外,剑桥大学甚至在Facebook上做出了从1209年建校以来的里程碑,几百年的历史摆在那里,看着就非常壮观!
分享校园活动
这一点很好理解,就是Po出一些社团活动的照片和视频,如果举办了一些特别的活动,那大学自然更是会着重宣传。
每个人对活动的需求都不一样,难保哪个活动让申请者特别感兴趣,一激动就填了申请,为大学送去了一笔可观的申请费。
分享成功学生/校友故事
这些故事的结构一般是这样的:小明是我们学校中的一个学生,他学XX专业,是XX届的,在入学后获得了很多的机会,很成功,毕业后前往XX大公司工作/自己创立了公司。
如此这般的故事,虽然叙事方式一般比较平实,但却总能让你产生自己入学后也能成为小明的错觉,但事实上这样的小明有几个,那就不得而知了……
除了聚焦在一个人身上很具体的故事之外,还有很多时候,大学会做在校生体验的集锦,让很多学生说一两句话。
这些在校生说的肯定基本上都是好话,就算说缺点也肯定是避重就轻的,比如Wild Chicken University的校友小王,一定会说WCU中学习的压力很轻,大家过得都很开心,而不会说自己是因为惨遭全聚德,才来到这所大学的,而且学习压力轻是因为大家根本不学习(狗头)。
访校活动
亲切的学长学姐,美丽的校园……通过访校活动,大学致力于让参观者切身体会到最好的。
由于今年的特殊情况,没法来参加访校?没关系,线上也可以“云访校”。
高清的画质,高超的拍摄技巧,让你360度无死角了解校园,情不自禁为大学的美颜心动。
第三层套路:量身定制
总算是吸引到了不少人申请,通过申请费赚了个盆满钵满,下一步就是担心入学率了,毕竟学费是那么的可观。
这时候,第一层套路已经完全不适用,第二层套路虽然提供了不少信息,但还是略显疏远,关键时刻,大学们纷纷拿出“量身定制”的杀手锏。
举行Webinar
有任何问题,直接对话招生官/在校学生!
这种有问必答的靠谱感,有时候真的很能让学生动心。
奖学金
再怎么油盐不进,起码还是在意钱的吧,一年的学费多贵,拿了奖学金,省下一大笔学费,是不是特别香?
上面的所有营业都是虚的,金钱的诱惑才是实在的,奖学金极有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算学生最后不去给了数目可观的奖学金的大学,放弃之前十有八九也是经过了一番纠结的~
第四层套路:中国学生的专属
贴心服务
当然,除了针对所有申请者的套路,美国大学为了讨好中国学生,也特别用心了!以下这些,可全是针对中国学生的套路~
在中国建校区
最近越来越多的大学都在中国开展合作办学,其中很多大学甚至在中国建立了主校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是上海纽约大学了!在NYU的官网中,NYU Shanghai可是与纽约校区、阿布扎比校区齐名的1/3哦!
除此之外很有名的还有昆山杜克大学,是杜克大学和武汉大学一起合作办学的项目;西交利物浦,则是由西安交通大学和利物浦大学一起创立的国际大学。最重要的是在NYU上海与杜克昆山就读后,你是可以领到NYU、Duke的毕业证书的!
NYU学生毕业的时候,帝国大厦为他们亮起了紫色的灯光,而在NYU上海学生毕业的时候,东方明珠也是为他们亮起了紫色的灯光庆祝大家毕业哦!
而大学们在中国建立校区的好处也逐渐体现了出来。受到疫情影响,很多大学都在秋季开学的问题前一筹莫展,而与浙江大学合作的UIUC就直接告诉学生们,可以选择2020Fall的时候先到浙江大学就读;佐治亚理工也发邮件告诉中国学生们可以在深圳校区先行就读。
最近NYU更是官方宣布了一个Go Local计划。在疫情期间,NYU的学生们可以在全球各地的教学点中上课,并且选定的课程全部都可以是自己与原本校区相同的。
而纽约本地外最重要的上海校区则是全方位向中国的学生们开放,学校还会尽可能地保障学生们的课堂活动以及实习机会。而且给你授课的老师都是NYU主校区的教授哦!
在国内建立校区无疑拉近了学生和学校间的关系,而且还给了不愿意留学或者没有条件的同学走进国际化课堂的机会。最近疫情期间的这种福利真的是还给同学们刷了一大波好感度。
健全的国际生服务
很多认真了解过大学官网的同学都会了解到一个情况,很多美国大学都强调了自己学生的多样性,并且用international community来形容自己的课堂。
而事实上同学们在进入很多美国大学后都会感受到自己作为国际生并不是“特殊的一员”。你所接收受的教育、经历都是与当地学生无二的。但是作为外来者,很多学校也提供了贴心的服务。
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不少学校都用心帮助留学生们解决语言问题。比如在进入大学后很多同学都面临了写作上的问题,其中包括了句式不够地道、语法不够准确等等。
在写作课上,很多老师就会建议遇到问题的中国学生可以拿着自己的paper或者essay到international center求助。在international center的工作人员会很耐心地给你提供写作修改服务。一些学校甚至还给语言方面遇到困难的留学生提供了入校后的语言课,帮助同学度过难关。
中文官网
为了给中国留学生们营造亲切感,一些美国大学甚至制作了精美的中文官网,供英语不太好的留学生浏览。(吐槽:托福不够可以帮忙开一波绿灯吗谢谢!)比如中国同学的老朋友USC:
你可以在百度中搜索南加大中文官网,然后可以看到:
看到这个网址的时候我先是惊诧了几分,以为点进去会是一个野鸡中介做的虚假官网,可谁知它的里面是这样的:
这亲切的简体中文!这地道的翻译,就好像是打开了一所知名985大学的官网一样,我甚至都想去找一找南加大给中国留学生提供的高考机会了!仔细研究一下,这个页面里面还提供了很多留学生们需要的内容,就比如英语强化课程。
贴心的微博、公众号
是的你没有看错!最近越来越多的大学都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微博官方账号,并且会经常性更新一些自己学校的信息。听说这一举措是很多大学内部商讨后得出的结果——吸引学生的同时也要拉近和英语可能没那么好的家长们之间的距离。
大家可以去关注一波自己大学的微博哦~最有趣的是一些大学的后台还会人工回复学生们的问题。比如我的朋友在申请季的时候迟迟没有找到学校的邮箱,就去学校的微博里留言了一波,很快就得到了工作人员的耐心回复。哈哈,这个操作真的是太贴心了!
除了新浪微博外,一些大学也顺应中国的潮流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并且在里面更新一些有关于入学、录取、申请方面的信息。虽然这些公众号很多还没有那么吸引人,但是我们还是看到了看到了为了“讨好”中国学生们,大学作出的种种努力。
好多好多的招生活动
为了和中国学生离得再近一点,大学们甚至在中国建起了办公室。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会给当地的同学们提供很多可靠的服务,比如未来的规划、大学课程的设计,也会帮助你了解大学的申请。
他们也会经常性地和一些高中联合举办活动,比如邀请招生官走进高中课堂讲解本校的招生政策。我就曾经参加了达特茅斯学院的招生讲座,可惜大学并不希望录取我。但不得不说,那一次招生讲座是对于我作为一个普高学生的美本申请入门课。
(而且为了拉近和同学们的距离,不少大学的招生官也走进了和同学们交往更加密切的留学中介里工作。)
当然,营业再套路,也很难套路到真爱。所谓大学申请,可能最常见的就是“录你的大学你不是真的想去,而你想去的大学不录你”的勉强爱情。
已经结束了申请季的小伙伴们,现在回头看看那些努力营业只想留住你,却被你冷漠拒绝的大学,有没有感到一丝愧疚和惋惜呢?(狗头)
本文系授权发布, From TD北美留学进化论,微信号:testdaily,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北美学霸君诚意推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7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