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以准中产的口吻以及笔法发了一篇报道,《“留学断供”,当中产家庭突然跌落》。
一言以蔽之,就是中年失业带来的痛。
中国所谓“中产”,大多数人其实是伪中产。靠职业生涯支撑着的人生(生活),也许曾几何时光鲜亮丽,然而一旦经济不景气,收入减少,甚至被裁员,立刻就得进入滴滴、外卖、小买卖等行业,因为养家养房不能等。
而国外的中产阶层概念和实质与国内不太一样。中产是一种社会结构,一种权利结构,一种保障结构,而不是收入结构。
再说留学,中国“中产”普遍当成了投资。放在十几二十年前,可能不错。
然而,对许多人来说,尤其是当前,留学俨然成了消费品,并不是投资品。如果留学的费用没有在出去之前就一次性准备好的话,基本上都有风险。
比如按照50万/年的预算,4年读下来,那就是至少准备200-250万。那些只准备了第一年费用的,甚至还没有50万,就敢冒然跑出去的,风险那就是相当大。
中产们掂量一下,家境够不够支撑。不能的,趁早打消留学的念头。
为什么国外的孩子不存在断供?因为他们读大学不是被父母投资,而是从此踏上人生的旅途。
中国孩子勤工俭学,那是用来补充零花钱的;而国外孩子真地就从此开启自己养活自己的模式,正式进入社会。
奥巴马等名人都是靠学生贷款念完学业的,毕业后边工作边还贷。
而中国人的概念,与之完全不同。当然国情也不同。
强大的人不攀比!别人有的,我不见得非要有。
尽管很多留学生家庭不差钱,一个往返机票就大几万,但是80%的留学生确实只是来自普通家庭。如果孩子不打工,不能养活自己,一旦家庭遭遇变故,该怎么办?
总之,小编认为关键还在父母要明白,留学不是投资,而是消费。
对一线城市的准中产来说,一般把孩子送出去之前,只需卖掉一套房子,500万现金也就储备好了。由此,断供的风险倒并不大。
社会学家保罗·福塞尔认为美国社会的中层阶级由中产阶级、上层贫民、中层贫民、下层贫民构成的。
若把这种划分套进国内“中产”概念,就比较有趣了,而且也接近现实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8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