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中科院广州分院举办2023第四届科普讲解大赛。这是“科普进校园湾区百校行”系列活动之一,今年更首度吸引到国际学生参加。
Abdur Rasool在比赛中
国际学生全英科普“DNA硬盘”
来自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巴基斯坦籍国际学生Abdur Rasool用全英文讲述了以DNA储存海量数据的可能性。他说,在数据量飞速膨胀的今天,信息技术面临存储介质缺乏的问题,硅基存储器因产量、存储时间等都有局限性,无法满足未来的信息技术需要。DNA分子由于其天然的高密度和长寿特性,是一种可行的数字数据存储介质。
Abdur Rasool阐述了这项技术的应用方式:将信息转换成以A、T、C、G四种字符组成的核苷酸序列,进而合成出相应的DNA;包含信息的DNA可以方便地被扩增、保存,并随时重新还原为信息。他表示,根据测算,1克单链DNA可以保存多达455EB(约等于1000亿张DVD)的信息,并可以保存数百年。
记者在科普讲解大赛现场看到,选手们围绕大数据、机器人、海洋生态、地球化学、先进制造、生命健康、农业生态等科学研究领域,应用多媒体手段讲解科学知识。从“数字孪生”到珊瑚礁的秘密,从螺蛳粉的味道谈到机器人的嗅觉和脑机接口,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原本艰深的前沿科学研究变得浅显易懂。
经过一天角逐,中科院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在读博士生康伟伟摘得一等奖头名,来自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选手Abdur Rasool、张浩,来自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的选手张雨龙和李君慧,以及来自中科院广州化学公司的选手姜珊珊获一等奖。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大赛优秀组织奖。
以赛代练培养科普讲师
“此前我也曾经带着类似的选题走进小学课堂,给小学生们科普水稻相关知识。”康伟伟的专业与作物育种相关,主要在做转基因水稻方面的研究。在科普讲解大赛现场,她将水稻的开花过程、稻花的传粉受精及产量之间的关系娓娓道来,流畅的表达赢得现场评委们的掌声。
康伟伟说,科普既是她个人的兴趣,也是肩上的一份责任。“在小学讲课的时候,我发现好多学生都或多或少地了解过一些相关知识,但更多是从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上看来的,并不连贯、系统,甚至会有错误。”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权威科普的“声量”,向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传达正确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价值观。
康伟伟在比赛中
“广州分院始终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积极推动崇尚科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中科院广州分院副院长孙龙涛表示,从2020年起,中科院广州分院已连续4年举办科普讲解大赛,以赛代练培养科普讲师。今年,经过预赛共有33名选手进入决赛,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和中科院广州电子公司是首次参加科普讲解比赛,实现了中科院广州分院系统单位的全覆盖。
“科普进校园湾区百校行”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联合举办,致力于宣传科学家胸怀祖国、甘于奉献的精神,充分发挥科技育人功能,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
【记者】钟哲
【通讯员】黄博纯
【作者】 钟哲
广东健康头条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9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