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一条学生投诉信传的沸沸扬扬,来自河北大学五西路校区的一位学生。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他投诉信的最后一句话:
“我们清楚自己的地位,并不要求学校对中国人和留学生一视同仁,只是希望留学生们不要太过分。”
该本地学生的诉求非常简单,仅仅只是希望学校能对留学生加强管理,不要让他们经常在凌晨唱歌、尖叫,影响到其他人。
噪音污染听上去可能没什么,但它能被列入违法行为,就说明对他人的影响不小。诸位可以想想装修噪音,如果你的楼上凌晨响起电钻声,那是一种怎样酸爽的感觉。
可即便如此,即便本地学生到忍无可忍,留言投诉的程度了,所诉所求也不是让留学生换地方,更不是对其惩罚,仅仅只是“希望让他们不要太过分。”
此情此景唯有两个字可以概括:卑微。简直就是之前曝出来的“留学生专用电梯”之真实写照。
认证信息为“河北驻马店广电台记者”的账号也对“河北大学”发出了质问,问他们教的是谁的书,育的谁的人,端的是谁的锅,吃的是谁的饭?凭什么让我们自己的孩子,自己都卑微到认为自己天生低人一等?
其实很多事情,只不过是视而不见自欺欺人罢了,留学生高自己学生一等的现象又不是今天才出现。
本地学生在留学生那边的浴室洗了把澡,直接被留学生骂的灰头土脸的滚了回来,澡堂是公共场所,什么时候成了留学生专属?
校内留学生插队,本地学生对其制止,结果插队的没被处理,制止的反而被进行了处罚。
最有名的还得是“一个留学生配三个女学伴”,当时很长一段时间我差点以为校长是那个声称要和亲的陈平教授的祖宗来着……等等这类事件最终是如何解决的?说解决太奢侈,说息事宁人比较合适。
因此,也别怪我们自己的学生们表现的卑微,而是现实已经把他们的骄傲打击的支零破碎。
这些现象,亟需得到正视,也亟需得到改变。至于怎么改变,问题出在哪,就怎么改呗。这些高校重视留学生超过国内学生所为的,无非就是名和利。
名,说起来就更简单了,国际排名,或者说是“国际化率”的指标,一所高校师生之中外国人的占比。这其实挺搞笑的,在硬实力上提高学校排名难度大,于是就在国际化率上动歪脑筋,总以为留学生多了,国际化率就高了,自己就牛逼了。因此,有些高校但凡是个外国人就拉进去充当留学生,有什么意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草包始终弥补不了精英的缺失,反而增加了一群半夜鬼叫的货色。
你要引进,也引进一些高素质,高水平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你得引进发达国家的人,毕竟我们做任何事,追求的都应该是真正的利益。你把非洲、印度、中亚的人疯了一样的引进来有什么用?这些国家原本就比你落后,他们的学生能给你带来什么?
没错,他们带来的利,除了国际化率增加高校的国际排名之外,就是财政补贴。留学生多了,申请到的各种经费也会增加。并且上面提到的国际排名提高了,更是高校的“成绩”,其利益更不是一点补贴所能比较的。
我对招收留学生没什么意见,但门槛应当提高,待遇需要减少。要招的是留学生,而不是洋祖宗。门槛提高,只招优质的人才;待遇,最起码比起自己的学生只能少,不能高,像这种经常深更半夜鬼叫屡劝不改的,最少也得让他们吃一个处分。不服?不服就让他们走呗,是他们来求学,别搞反了顺序。
当我们自己的大学生说出那一句“清楚自己的地位”时,有些问题就必须得到回应了,为了招收留学生,为了自己所以为的国际排名,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9962.html